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遍地开花的“名师工作室"对正常教育教学的破坏严重到什么程度?
名师,工作室,教师遍地开花的“名师工作室"对正常教育教学的破坏严重到什么程度?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遍地开花的“名师工作室"对正常教育教学的破坏严重到什么程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此名师非彼明师。今之现状,名师易见,而明师难求也。
古之为明师者,多是智慧非凡,燕处超然,明白四达,淡泊名利,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好学不怠,诲人不倦,以其德高而为师,身正以为范也。
古之善为明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其人大多教授子弟格物致知修身养性爱民治国之道。此为德高之师也。
然,不知何时,道之不传久矣,弟子离道亦远矣。众生不知生命之意义,本末倒置,追求感官享受,沉迷于物欲之中久矣。世风日下,争名逐利者众矣,而远离颠倒梦想者,稀矣。
今日之教育,未修心养性久矣!今日之明师者,鲜矣;而名师者,众矣!今之名师者,孰能智慧通达,授弟子为人之道?孰能淡泊明志,心无挂碍诲人不倦?如今学校之中传道之名师,鲜矣。
古人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虚言也!人生之道,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今日之名师若不为明师,只是演化为荣誉称号,方便晋级之利,若今日之名师工作室演变为名利场,必将是对“师之称谓”的亵渎。
圣人李聃曰: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圣贤之道,吾辈习之,理应践行。
今日,教育若背道而驰,行彰显人欲之道,不足信矣。若因崇尚名师之故,使人心乱,祸亦无穷也。
故,教育之道,宜固守根本,清静本心,为无为,使师生远离颠倒梦想,远离本末倒置之状,方好。
师之理想,非做名师,而做明师,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乐无穷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现在中国不缺名师,缺的是明师。
名师大家都是知道的,名师就是有名而已,有名而已,就是有实吗?如果有实,那是实是什么呢?那就是实实在在的利而已。很多的名师说实在的是有其名无,其实这样的名师也不见得是真正懂得教育教学的规律,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也不见得有多大的益处。
真正的名师要成为明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起码要坚守住自己的教育初心不动摇,有深深的教育情怀,有自己的教育担当。这在当下的社会环境当中很难得也很不容易。
大部分人被社会的滚滚洪流所裹挟,教育也不能例外,教师也不能例外。当我们认真研读教育这个行业,也会发现它有可能走得太快了,已经忘了出发时的初心。
欢迎大家评论啊。
当前许多名师成立了工作室以后,并不见得有什么教育和科研的项目,对推动教学也没有起多大的作用,很多名师工作室在单独成立了以后,牌子挂起来了,就尘封了起来,名师工作室的整个房间,被一层厚厚的尘土所遮蔽。这难道是名师工作室的作用吗?这难道是名师起到了引领作用吗?
正如中国教育学会顾明远教授所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教书育人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处。名师们,你们做到了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名师工作室,不说全部,大多数差不多也就是沽名钓誉,真没什么作用!我所在的某学校有三四个所谓名师工作室,就是挂个牌子,所谓名师来了一次,以后就没事了。这是学校通过某种渠道联系上的,给学校脸上贴点金纸而已。这些名师们也乐得到处挂牌子,有名有利。
至于对正常教育教学有啥破坏,基本没什么。老师们几乎也没把这些名师工作室当回事,教育教学是自己的事情,班级的每一个学生、一节课一节课都是自己教出来的,教育教学是踏踏实实的过程。
名师们名利双收,某些学校领导沽名钓誉,他们喜欢搞,随他们搞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追名逐利,形式主义成了日常工作的主题。胡红梅式人物遍地生长。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这个问题多少还是有些顾虑的。
这并不是说这个问题难度大,而是这个问题有些敏感,且是各地教育管理部门正在热火朝天推进的一项活动。但不说不谈又有不吐不快的难受之感。
说实话,我是赞成在区域内建立名师工作室并形成一项科学的推进制度的。在教研管理岗位时是也是积极倡导者和施行者。
建立“名师工作室”的设计初衷在于,发挥名师的引领、带动、示范、辐射、孵化等功能,促进区域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能力。应该承认的是,这种做法及举措在一些地区或学校还是取得一定的成效的。
那么,为何对“名师工作室”现象会出现一些不同声音和意见?且有的还很过激尖刻呢?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深刻思考。
上一篇:乌鲁木齐人,慌了没有?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