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大家可以谈谈对孝顺的看法?
父母,老人,儿女大家可以谈谈对孝顺的看法?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在面对一位我最尊敬的老人去世,我对自己的人生几度崩溃,对自己以后的路如何走开始迷茫。她是一个很善良的老人,一辈子没有为自己活着,她能说话,可她却一辈子是个开口哑巴。她承担了这一生不能承受的苦难,她选择大智若愚,她选择装傻充愣,为了成全她儿女所谓的孝顺,可是不知道在哪个点上她崩溃了,真傻了,然后在她的晚年是一场腥风血雨,最后没有任何尊严的悲惨的毫无眷恋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我从认识她开始,被她身上的某种东西所吸引,命运和她就此绑在了一起。很多年以来,我们虽然并不多交流,可是眼神中都互相明白对方的心思。在她不认识所有的人了,我见她,她还是那句关心人的话:“你吃了吗?”我认真的说:“我吃了”。可在短短的时间里,她还是一遍又一遍的问我吃了吗?我还是一遍又一遍认真的回答我吃了。这时在旁边的她的儿子不耐烦的说她,可她依然如故,我的心好痛,她是在什么时候让自己的心迷失的,我慌不择路的溜了,我知道自己再待下去也会发疯的。
她平凡的不能再平凡,她普通的不能再普通,可她弱弱的肩膀挑起了什么样的重担,最后压垮她的是什么?这已经是一个密。但她在自己自立的时候,都是一个干净优雅的老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爱父母,是世界上最不能等的一件事。百孝不如一顺,百顺不如一用。让父母永远感到自己有用,还能给孩子们帮帮忙,而不是一个让人操心的累赘,这才是让他们晚年快乐的支柱。有空常回家看看,吃着爸妈做的饭菜,体会着爸妈满心的关怀,此时的父母才是最有成就感的了。作家龙应台说: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必追"。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似乎越发对这句话领悟到了许多,孝顺要趁早、要及时的道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有孝可有顺,
先孝后有顺,
不孝怎有顺,
小孝无大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孝顺是传承下来的中华美德,是儿女应尽的责任,是天责是本份。养儿防老,天经地义。
孝顺反映在各个方面,有物质上的,又精神方面的孝顺。父母健在多孝顺,关爱常尽一点心。特别是年老时,尽量多陪伴,多关心,多照顾,使老人不孤独寂寞,享受天伦之乐。千万不能有钱去烧香,没钱养爹娘。有钱盖楼房,没钱孝爹娘。活着不尽孝,死后乱豪叫。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孝顺父母是我们传统教育,一代一代传下去,中华民族才繁衍兴生、兴旺发达。几千年来大多数人是这样走过来的,为什么我们的民族人丁兴旺,孝顺这个做人基础起到了根本作用。
历史到了今天,人类发展变化,各种观念相互影响,对孝顺有了不同理解,比如我们的传统观念,父母老了必有子女在身边供养,如果推到养老院,那是大逆不道。父母养育我成年,我敬养父母晚年,父母在儿不远行,这是传统德行,对不对?人们有千般道理推托亲养老人,就是忘却了自已是怎么被老人艰辛育大的恩情,“都说养儿能防老,却有逆子不善老”。
对待父母,我们真的要孝顺,多些时间在他们身边,听听他们说话,顺应他们所求。给他们洗洗脚,剪剪子甲,别把挣钱放在孝顺父母前面。
古人能把父母称天,为何我们要忘却?人人都有后代,代代去继承,我们何乐不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双十一张友文”认为“孝”而不“顺”。也就是说对父母充满敬畏之心,但不一定听父母的。如果什么都听父母的,那就是愚孝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孝顺是一个子女对父母扶养的回报。唐诗:“谁知寸草心,报答三春晖”就是古人对母亲爱的千古绝唱。所以孝是一方面,难做到的是顺,现在对父母孝敬送些东西或钱就认为是孝顺了,这是一种误区。大多父母经济上能得过去,对钱看得不重,而年纪大了对吃也不讲究(牙齿不行了,不少食品咬不动了)。而需要的顺,即就是精神慰藉或称精神赡养。父母需要子女常回家看看,陪自己聊聊,解孤独之情。试想二位老人一般多是相对少言了,只是心里装着,有子女陪着讲讲话,帮着那怕洗洗碗也感到温暖。知父母之心,顺父母心,才可称做到孝顺二字。
上一篇:表姐刚拿到驾照,想买辆紧凑型车好开的,K3和速腾应该怎么选?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