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培养孩子的韧性?
孩子,韧性,自己的如何培养孩子的韧性?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
——这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好像心中住着一个坚强的小人,总能在暴风雨中,把自己的自我牢牢黏合在一起,让人看起来更有韧性。
他们的描述,从不同的心理学角度,说明了家长给孩子爱和支持的重要性。
而魏坤琳从科学角度进行的解释就是,孩子每天会面对各种压力,这些压力会让孩子情绪紧张、哭泣,如果家长能及时给予安抚,那么孩子体内就会产生催产素,让他们感到幸福和安全。这样大脑就会建立一种正向的神经联系。
这样孩子始终能感受到父母的爱,知道无论遇到什么,总有人支持自己,有这个“底气”,有时反而啥都不怕了。我忘了哪位名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当知道有人爱你,你就有了勇气。
我们不要刻意去打压孩子,让他们受挫折,而要用积极的方式来处理,温柔有爱地支持孩子。这样他们才会在心里住下一个爱他们的人。
其实就是有一种:我能行,我能掌控的感觉。
试想一下,你的生活总是一片狼藉,你时时处于崩溃边缘,还谈什么韧性?
当你能做到的事情越来越多,你的生活是可预期的,你有了成功经验,那么你就会有掌控感。当危险来临,你也会知道,我通过努力,通过调节会回到正轨。
要让孩子有掌控感,父母需要让孩子学会更多的技能——比如生活自理,不事事依赖家长;这需要训练,也需要家长适当放手。让孩子有成功经验,相信努力可以有收获。这就要家长鼓励孩子去做某些事,给孩子搭脚手架,让他们一步步走向成功,对自己更有信心。心理学教授刘嘉说过,掌控得越多,人的身体和心理状态会越好。因为人天生就喜欢控制而不喜欢被控制。我们喜欢做生活的主人,而不是生活的奴隶。
所以,尽力让孩子自主、自理,并获得成功体验,在这个意义上也非常值得家长努力。
自律、执行能力强孩子小的时候,这一条真不好做到。因为孩子的理性系统、认知系统还没发展好,他们相对来说,不擅长克服冲动,克服困难。
但也不是没有办法。
比如家庭环境和谐、稳定,孩子能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感受到外部的秩序,对他们的自律培养也很有帮助。
还有就是有一定的生活规律。比如早上几点睡,晚上几点睡,每天几点固定读书等。这样将孩子的生活习惯化,也有助于孩子自律。
我们常说好习惯很重要,就是因为它能帮我们自律,不自觉地带着我们走——当你遇到变故、挫折时,可能一时你也不知道自己该干啥,但习惯会让你按照往常的行为路线走,这样你就容易一步步走出来。
举个例子,我的两个好朋友,都经历过失恋。一个女孩特别爱读书,生活习惯也很好。她虽然痛苦,但还是会读书、跑步,渐渐她就走出了。
而另一个,平时就是泡吧,追剧,失恋后加剧了她的这种行为。导致她好长一段时间过得异常糟糕。
培养好习惯贵在坚持,当你坚持得够久,身体便会自动化。
培养习惯的书很多,攻略我这里就不多说了。
信仰,确实能增加人的韧性。但跟孩子谈信仰,太抽象,这也是一个太宏大的话题。
但文化系统我们是有的。我们的文化系统就融合在我们的家族、我们人民的行为模式里。我们中国人非常勤奋、努力、智慧……且我们重视家族成员的互相支持。
所以,我们可以多给孩子讲家族故事。美国艾默里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杜克发现,经常沉浸在积极家庭故事中的孩子,对生活有掌控感,面对问题更有韧性。
这是因为孩子会认同自己的家族,从故事中汲取经验。比如爷爷给孙子讲自己年轻时披荆斩棘,如何在困难中养育一大家子人,这样的励志故事,特别感染孩子。孩子会不自觉地参照爷爷的做法,并产生认同感。
有的人可能觉得自己家里没啥故事,怎么会没有呢?谁小时候没做过辉煌的事,谁没有勤勤恳恳工作过?这些都可以再加工。时不时地给孩子讲讲。
我就经常给孩子讲她姥爷姥姥如何应对缺吃少喝的日子——挖野菜、吃树叶……为了生存,尽显智慧。
这就是我的回答,简单总结一下:
韧性孩子有4个特点——有关爱和支持、对生活有掌控感、自律,执行能力强、有信仰或文化传统的支持;针对这4个特点,我提供了一些方法,帮家长针对性地帮助孩子。具体翻看上面。培养韧性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育儿不也如此?但只要努力,总有一天,我们会收获一个“青松”般的宝宝。
最后祝好,谢谢阅读。我是丽丽,关注我呗,育儿路上多个助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孩子的韧性,有先天也有后天养成。先天源于性格,有些孩童阶段性格带有倔强成分。后天养成则源于外界影响作用。如相对艰苦的生活,学习环境促使其奋斗,不屈,磨练成才。个人认为,作为优秀品质的韧性,以上两种因素均不能或缺。相互作用,促进,不断升华。
上一篇:身边朋友都在买基金,靠谱吗?什么基金收益比较稳,求指教?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