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细读文学作品时,为什么我会下意识地努力接受作者(主角)的观念,即使觉得它们不那么正确?
思想,作者,书中细读文学作品时,为什么我会下意识地努力接受作者(主角)的观念,即使觉得它们不那么正确?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知行合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通常情况下,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首先是基于作者所在民族的文化根基所决定。
比如说,《悲惨世界》是欧洲文学巨著,那么里面震撼人心的故事,自然离不开宗教;就像中国的文学作品离不开儒家思想。
但是,不管什么样地文化根基,作品所表达的内涵最终都是美好与良知!
在你细读作品的时候,尽管会读到不符合你的价值取向的章节,仍然会下意识的接受书中的观点,正是因为作品的最终指向与你相同。
同时,很多文学作品属于剑走偏锋的性质(我杜撰的说法,经不起推敲),比如说《围城》,故事没劲儿,写得却滋滋有味儿;里面全是相同的人,不停的讽刺挖苦,就没有一个完整的好人,但我们依旧会被作者牵着鼻子走……!因为里面没有大是大非的起落。
还有一种情况,你是个没有底限的好人!
记得有位记者朋友采访死囚,后来她竟然被死囚的临刑前的倾诉感动的落泪;她和我聊起此事的时候,自己也觉得荒唐,完全不认同死囚的观念,却依然动情。
后来她自圆其说是因为尊重生命!好吧,我也没底线一回,同情这位记者妹妹。
因为,没有原则的理解别人,尽管非智者行为,但至少是善者的一面。
最后,优秀的文学作品,会改变你曾经的观念,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而这才是文学艺术的价值所在。
上一篇:失恋之后如何遏制联系对方的冲动?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