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完善农村物流,让农产品更好地走出去?
物流,农村,农产品如何完善农村物流,让农产品更好地走出去?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物流是现代经济核心之一,农村物流的发展水平是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随着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逐步落实,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农民群众与外界的来往和交流通过物流日益活跃起来。农村的东西送到城市去,城市的东西送到农村来,方便快捷,不仅缩小了城乡差距,还促进了农产品贸易和农村市场发展,对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和促进农民增收都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电子商务对中国农村地区的影响日益加深,农村物流覆盖的范围也会更加广泛。发展农村物流,不仅仅关系到农业的生产资料供给,农民日常的日用工业品需求,更关系到农产品的对外流通和农民的收入增长。发展农村物流、加快农产品流通、打通农产品流通的最后一公里,对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商流向现代物流实现转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此外,发展农村物流还对促进农产品升值,增加农民收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虽然物流业近几年来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劲头,但在我国县域农村层面上,物流业的发展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和问题亟待关注:
一是农村物流整体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目前我国农村分布地域广泛,导致农村物流分布广、物流服务对象数量庞大,物流规模普遍较小,农村物流流通体系未形成成熟有效的组织运作和管理模式。主要原因在于多数县级城市受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交通设施、商贸流通以及管理体制的制约,没有把物流业真正当作一项产业高度重视起来,因此客观局限性造成物流规划缺乏前瞻性、科学性,导致我国农村县域物流流通体系“小、散、弱、差”现象严重。多数农村物流企业普遍存在经营分散、规模小、效率低下和实力不强等状况,粗放、分散经营的多,精细、集约经营的少,专业化程度比较低,多数县域物流行业多数属于小企业,甚至是个体户、夫妻店,集约化经营程度低,缺少龙头物流企业集团,不少物流企业只有1到2辆车,员工稍加培训即可上岗,“小、散、弱、差”的现状决定了我国农村物流基本停留在初级发展水平上,只能靠拼价格进行竞争。
二是农村物流企业运作水平较低。一方面,由于农民由于居住分散、交通运输手段落后,加之农民缺乏市场知识和市场信息导致供求严重脱节经常发生,农村物流仍然采用的是一家一户的分散形式的农用物资、农产品的购买和销售。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物流企业从总体来说信息化起步比较晚,信息化程度较低,许多现代信息技术,如条码技术、射频技术、EDI技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技术等,都处于学习和起步阶段,再加上不少农村县域物流企业在主观认识上的差异,因此其信息化程度不仅与欧美发达国家物流企业差距巨大,即使与国内大中城市的物流企业相比,差距也非常明显,多数农村县域物流企业还处在电话联系、手工操作、人工装卸的低级阶段。此外,农村的信息化程度不高,农民利用信息进行商务的意识不强,电子商务与物流的结合不紧密,严重影响和制约农村物流的应用发展。
三是农村物流企业人才匮乏。现代物流是一项跨多个学科理论且实践性有非常强的产业部门,高等院校对物流人才的培养远远不能满足人才需求。现有资料显示,全国获得“物流师”资格证书的人不会超过两千人,大中城市优越的条件和待遇,致使县级城市并不充裕的物流人才纷纷流向北京、上海等城市,因此农村县域物流企业人才极为匮乏。除此之外,造成物流人才匮乏的另一个原因是我国现代物流教育落后,全国高等院校中开设物流专业的屈指可数,加之人们对物流专业的不认可,多数学生不愿意从事物流行业,导致物流职业教育远不能满足物流企业需求。
为此,应统筹规划,大力引进现代化物流技术、物流装备和物流经验,优化物流产业结构,建立现代化农村物流运作体系。具体建议:
1、科学规划农村物流发展。一是科学规划农村县域物流产业。根据各农村县域经济特色、商贸流通、交通网络等客观实际,充分考虑物流市场需求,规划适合本县域特色的布局合理、产业聚集、经营集约的大中型物流园区,符合本县域经济发展的水果、粮食、矿石、汽车、石化等特色物流。二是加快传统物流业转型升级。建立和完善社会化、专业化的物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三是实施市场化运作。根据“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实行市场化运作,吸纳各方资本,拓宽物流园区建设资金渠道,鼓励企业在产业园区、港口(码头)、交通枢纽等建设物流园区,提高货物的集散、运输能力。四是扶持培育龙头物流企业。政府在按市场规律进行资源优化配置的同时,积极发挥“有形的手”的作用,运用政策扶持、金融服务、税收优惠等调节手段,扶持较大的物流企业通过市场手段以兼并联合、发行上市、融资债券等渠道,整合原有粗放、分散经营的小物流企业,推动其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形成较具规模和市场竞争力的物流企业集团;淘汰竞争能力弱、适应市场能力差的个体户型物流企业,为县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转型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2、提升物流企业运作水平。一是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引导物流企业、专业软件开发企业加快研发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推广应用具有开放性、通用性和标准化的物流信息平台;加快物流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提高物流业务运作的效率和服务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二是积极推广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委托高校和专业研究机构、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制定具有县域特色的物流行业的地方标准;支持企业采用标准化的计量、分类、标识、设施设备、信息系统和作业流程等,提高物流的标准化程度。三是积极推广物流新技术、新装备。鼓励物流企业和科研院所、高校搞好协作,加强产学研联合,积极开展物流新技术、新装备的研发和推广,支持物流企业淘汰落后装备,进行技术改造,实现技术和装备的更新换代。四是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农产品供求信息采集发布机制,强化农产品价格监测预警;依托互联网和物联网大力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积极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建立“小件快运”乡镇网络,形成集信息发布、集货、运输、配送、结算为一体的农村小件快运物流体系,实现农村物流的“门到门”“当天件”的服务。
3、加大农村物流人才的输送培养。着力完善农村物流学科体系和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一是加快农村物流人才培养。政府根据本地物流人才需求状况,施以优惠的政策和住房、待遇等良好的条件,引进具有管理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的物流人才,并为其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企业在加强单位职工物流基本理论和操作应用能力的基础上,积极与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开展合作,委托高等院校、职业学校进行物流人才的订单式培养。二是注重正确引导。引导学生毕业以后到农村或从事与农村物流有关的工作,为其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把乡级干部培育成农村物流的人才,从而带动整个乡村的农村物流人才的培养;除了在一些职业院校培养学生外,县域劳动部门和社会机构通过举办讲座、举办职业技能培训、开展远程教育等方式,普及农村物流知识,培养一线物流作业人员。
上一篇:特朗普称将要禁止抖音海外版在美运作,私心路人皆知,如何评价?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