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丑书是否属创新的范畴?
书法,书法家,也是丑书是否属创新的范畴?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
金冬心的隶书看似不同寻常却也在寻常之中,越是经典的就越有现代性,越有现代性也越有未来性,这就是创新的难度
书法也是一种应用艺术。没有应用就没有书法的艺术,今天书法作为文档体系的主流,基本上已经被现代化的办公条件所替代了,根本不存在书法在文档体系里边发挥任何作用条件了,或者这种作用是微乎其微的了。把书法作为一种艺术研究的对象,把书法作为一种艺术来创作,我想,这应该是一条书法的前途。
但是,有的人就认为书法只有继承没有创新。这样的思想是站不住任何脚的,我们从中国书法历史上来看,书法一直在创新,只不过看起来创新的速度没有那么快而已。事实上,以汉字为中心,书法创新本来就是艰难的事情,我们在每一个朝代的历史上看看,大书法家到底有多少?其实真的不多。就是在我们能够知名的几百个上千个书法家当中,最驰名的书法家也是凤毛麟角的。在几千年的历史上,才产生了那么几十位著名的书法家,你想一想书法创新有多难。
所以,我们要正确的看待书法创新。
今天,大家把书法不可能用在工作和生产生活当中,因为在工作生产和生活当中,书法的应用价值已经降到了历史上最低的低点,而且这个低点还要继续往下低。但是书法作为一种文化作为一种艺术,它还在上升,他还在不断的产生文化的魅力和艺术的吸引力,让更多的人投入到书法的学习和创造过程当中来。
那么,在书法转型巨变的时代,我们的书法家应该怎么样去用书法来创新?怎么样完成创新的使命?怎么样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为社会财富积累文化的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积累做出我们当代人应有的贡献?这是我们大家都需要努力的,所以,创新应该是我们有信心的一件快乐的事情,而不是可怕的事情。
当然书法的创新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那样简单,书法的创新主要是向着两个层次发展和深化的。
如果我们从纯粹的线条来分析王冬龄的书法,好像有一定绘画的性的线条感,但是如果按照书法的笔法来分析,它的线条性是非常有局限性的,因为书法的线条是有笔墨有结构的,这种结构就是它的力量所在一个层次是向着传统的纵深,在传统的书法海洋里面去遨游一番,用心自己的灵感受历代书法的辉煌,学习历代书法的精华,然后在这些书法的海洋里边再去提炼我们自己的一个自由的世界,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很艰辛的探索过程,最后才能形成我们自己具有传统特色的书法,这是一条路子。
这个路子有两个流派,一个叫做帖学流派,一个叫做碑学流派,不论哪个流派,两个流派既有互相融合的可能又有互相可以独立的特色。所以,不论你在哪个流派里边学习书法,都可以取得新的成绩,因为每一种书法流派又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博采众长,最后攫取自己独立的一个面貌,这就是深入传统,然后在传统中求创新的一条路子。
作为一个女性书法家,周慧君的书法作品,往往能够写出时代的强力和强音,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还有一条路子,当然就是离开传统的轨道再创新,再创立一个新的轨道,那么这个轨道就要从传统的并轨中脱轨,拉开比较大的距离。
比如说,清代书法家像金冬心这样的书法创新,他就跟传统拉的距离比较大,我们实实在在的看,中国传统历史上,没有一个人像金冬心那样写隶书。但是金冬心的隶书仍然还是一种创新,最后能够在书法史上站得住脚,这说明它既有传统的精神又有创新的眼光。所以,我们要在书法领域里边去创新,这是非常艰难的一个过程,但绝不是没有任何可能性。可能在创新的过程当中,我们失败的因素很多,但是不管有多大的失败,创新本身仍然是希望。我们也绝不要因为我们在创新探索过程当中成功了,我们就觉得很骄傲,有失败我们就觉得是创新是丑书。这种对书法艺术活动简单粗暴的态度,我觉得不值得赞同。
所以书法创新有成功有失败,有大成功也有大失败,因此,艺术的道路是充满着荆棘的,要在艺术的道路上坚持走下去,一定是非常不容易的。
我们希望大家要鼓励创新,同时要冷静的看待创新,要把真正的美创造出来,要创造出有传统文化品位与现代气派想融合的东西来,不要创造那种形式上的东西,那些形式上的东西,没有任何的意义,比如说,王冬龄创作的“乱书”,我就觉得没有任何意义。也是他创新的失败,但是这不等于说他创新的就是丑书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丑书是否属于创新,这个问题很难界定,但既然是创新,其基本要求就要有传统的功底。 而且,自古的书法家,即使像郑板桥,何绍基,杨维桢这些现在人妄下结论为"丑书"的书法家,我们欣赏他们初期阶段的书法。 不但传统的正书写得非常高超,而且一笔一划很工整。如郑板桥小楷册《戒子铭》,用笔工整清俊,可见真书功底深厚。
还有清代创新书法代表人物何绍基,39岁小楷《册封琉球赋》
这让人想起《书谱》里的几个层次。"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有人认为这只是一般意义的学书法步骤,其实,它的意义不止于此,它同样是阐述了书法艺术传统和创新的关系。就是说书法首先是站在传统笔法结构的基础上,有了"不丑"的传统真书根基。才有能力和资格追求"险绝的丑,另辟蹊径的创新"。才是更高难度,深层次的书法艺术追求之正路。
所以,再回题主说到"丑书创新"来说,只有"曾经沧海",才有资格"大巧若拙"一回,如果只是靠炒作,靠头衔出名的书法,没有系统性训练,传统的楷行隶篆正书的规矩,其从心所欲所写的东西,就不是创新。只是滥竽充数的自由书写而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丑书非属创新的范畴。我认为他是一种任意体,或者说是一种手写体。故弄玄虚,说得难听,就是出怪招。人人可以写。比喻写每个字没有少笔画,多笔画就可以。正也好,歪也好,斜也也,长也好,短也好,别人认识就可以。没规律成不了方圆。那还什么书法教学呢?临摹呢?练字呢?怎么又能叫书法呢?法在那里呢?那不是一个一年级的学生就是一个书法家吗。什么草书,狂书,宋体,黑体,颜体,柳体,一一被丑书推翻废掉。让书法的历史退出舞台,由丑书代替。丑书说成是创新,我认为是一种误导,是一种谬论,是一种没有价值,不值得发扬和借鉴的东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