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孩子遇到困难,该怎么引导?
孩子,困难,遇到困难孩子遇到困难,该怎么引导?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孩子遇到困难,该怎么引导?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正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古人的智慧已然告诉我们: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很多时候,父母把自己当做万能的,更见不得孩子被困难阻挠,于是事事包办,殊不知经历困难才是有利于孩子心智成长的关键。
那么,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应该如何引导呢?
实际上,关于困难,是我们的一种主观判断,困难程度也会因人而异。很多时候,有些小小的困难,其实孩子稍加努力就能办到,但他们往往会求助爸爸妈妈,这时我们只需要一些鼓励的话让他们再努力一点,或者让他们再想想其他办法等。
但如果经由家长判断,孩子是不可能完成的困难,我们则可以给孩子说再三尝试,如果一定办不到再求助爸爸妈妈,然后一起去完成,父母一定不要直接帮着做,要孩子也一起参与跨过这个困难。
值得注意的是,当父母引导孩子时,一定不要直接告诉孩子如何去做,而是采取侧面提点的方式,让孩子去思考、领悟你的想法。你可以引入一个孩子喜欢的故事来讲解,也可以打比喻说如果是爸爸妈妈,可能会先怎样怎样等等,方式方法很多,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觉得你这个问题想表达的意思是,孩子遇到困难想放弃,该怎么引导?其实不光孩子,就是成人也是的,遇到困难的在大多数时候也都是想放弃。因为困难会使人沮丧,没有信心,那么儿童时期正值孩子心理成熟期,家长究竟该怎么引导呢?
一、孩子为什么会出现遇到困难就想放弃:
各位爸爸妈妈,回想一下,你们有没有在生活遇到这样情况,当孩子把某些事做得很糟糕的时候,我们是不是有总是想冲上去帮忙,或者迫不及待的要去纠正。这样做其实很可怕,因为会破坏孩子独立探索一件事过程,它会慢慢让孩子形成一个定性思想,我什么也不做好,需要爸爸妈妈帮助才行。
造成这一情况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习得性无助”现象,它的意思是当一个人反复努力尝试某个事件却都以失败告终,那么他就会停止尝试
二、孩子面对困难一般会怎么想
通常来说孩子面对困难时往往会有三种心理活动,如下:
我不知道我能不能解决困难,为了躲避焦虑情绪我就不面对困难;我不确定能不能解决困难,但是我如果试了没有解决困难那就证明我不行,我不能证明我不行所以我要害怕困难;为什么要不害怕困难,面对困难能给我什么奖励?三、为什么遇到困难容易放弃呢:
1、家人的过多保护::
客观来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有不少家庭将孩子看得特别重,几乎把周围风雨全部挡住了,让孩子们成为了“温室果的花朵”,因此当孩子一旦面对来自学校或者社会压力困难时,就会显得没有办法,十分被动。
2、家长要求过于严格
家长对于孩子期望过高,因此孩子有任何错误往往都会招来父母特别严厉指责,因此使得孩子一旦面对错误的时候,就产生放弃心理,这样可以避免自己被骂。
3、孩子的自尊心过强了
这种孩子一般从小到大都比较优秀,强大的自尊心使得他们不允许自己有任何失败,因此当看到困难时,他们就想放弃,因为这些困难可能影响外界对他们的看法。
四、家长该怎么办:
1、帮孩子找出失败的原因:
正如前文所述,孩子失败后可能出现三种心理活动,这些心理活动往往使得孩子无法准确认识到困难失败的原因究竟在哪。这时候家长不妨将失败归结在内在的、可变的、不可控的因素上面,千万不要说他们能力不足,这样才好开展第二步。
2、调低目标,使得孩子压力变小: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的儿童教育发展观。他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
因此当家长觉得孩子目标太高的时候,不妨帮孩子调低点,先获得一点小满足,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告诉孩子,这件事可能会出现什么后果,过程大概是什么样的等等,使得孩子压力变小。这样才能使他们调整策略,开始新的尝试。
3、多坚持一分钟,可能结果不一样
除开孩子,其实成年人社会里也是一样,面对困难的时候,我们多坚持一分钟,可能就是守得云开见月明了。
4、该放弃时就一定要放弃
看到这里,你一定很奇怪,不是为了避免放戏我才进行了前面那么多准备,为什么到了这里就要选择放弃了。这是因为需要孩子学习变通,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全才,孩子在音乐不行,可能体育就行了,这样做是避免孩子出现“习得性无助”的情况。
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是指一个人经历了失败和挫折后,面对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赛利格曼(Seligman,M.E.P)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他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最后想说的是,父母应该在日常生活让孩子明白,有些困难和挫折是在所难免的,父母不可能帮助自己解决有所有问题,而这些心理素质的陪养有时候需要父母的松手, 有时候让 孩子在挫折里多呆一会也未必是坏事,相信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正如泰戈尔所说过一样,我们一路走过的世界,其实都是经过生活中的挫折滋润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