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社会普遍认为一流大学毕业的学生就是人才,这种判断方式有什么根据?
人才,一流大学,学生为什么社会普遍认为一流大学毕业的学生就是人才,这种判断方式有什么根据?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因为人喜欢或者习惯了给事物打标签,比如觉得名牌产品就质量有保证,开豪车的就是有钱人,特朗普说的就是瞎扯淡。
归根到底是人类进化后的结果,要认识这个世界的每一个事物太麻烦,太浪费时间精力和能量,为了节约能量,就形成了这种标签化的认知方式,毕竟那个东西每个人都要很认真的去研究一下他做不到呀,也不值得,尤其是这些东西和自己可能没多大关系,就更容易快速做出判断了,反正判断错了也无所谓。
回到问题本身,以往的经验让人们普遍相信一流大学的毕业生整体水平要高一点,能力强一点,那么对于个体来说,猜他是个人才,猜对的概率比较大。
事实上,因为高考的选拔机制还是能比较有效的选拔人才的,能考上一流大学的人通常智力水平较高,自律能力,学习能力,比同龄人要高一些,通常也更努力一点,所以成才的概率的确也比较高,然后一流大学的学生毕业后能有更好的发展,更高的社会地位,大学也能获得更好的资源和社会认可度,就有更多学生想进去,竞争更激烈,进去的学生质量更好,如此正向循环,社会上就普遍倾向于认为一流大学的毕业生是人才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为一流大学的人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的,而且是全国范围内的筛选,筛选就代表了一种品质保证(当然不能保证100%优质,但残次品率绝对很低)。
社会上对军人很认可,为什么呢?因为军人经过不对严格的训练,形成了严格的自律。
回到一流大学学生身上,为什么社会主流会认可他们是人才呢?因为他们都经过高考的严格训练和筛选。接下来我们解析一下高考的筛选制度:
1、智商
想上一流大学就要考一个高分,那么及格线水平以上的智商就必不可少。
2、努力
想要考一个好成绩,除了智商还要努力,努力积极向上也是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3、家庭环境
大部分能有个好成绩的人,家里都是竭尽所能的帮助其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可能根据家庭条件不一样,创造的环境也不一样,都肯定都是利于其学习的),有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这个人大概率是人格健全的。
经过高考筛选,一个基本素质优秀的人就进入了一流大学,而一流大学代表什么呢?我们接下来解析:
1、优质的师资
一流大学里面有一流的师资,你在电视上看到的科学大牛,可能就是人家的导师。你看到的最新的突破,可能就是人家做的。所谓名师出高徒,即使不是真高徒,在其擅长领域眼光见识也不是一般人可比的。
2、优质的校友资源
一流大学牛人多,这些牛人大部分是爱提携自己的后辈校友的。比如一所财经大学审计厉害,你会发现审计的某个领域这个大学的校友可能占据了半壁江山。
所以经过以上两次的筛选,筛选出来的自然大概率是人才了,当然不排除一两个残次品,但瑕不掩瑜。所以不要在那傻傻的酸人家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能考上一流大学的学生学习能力都没有问题。并且一流大学的整体氛围都要比普通学校好的多。这样从一流大学顺利毕业的学生的能力一般都比普通学校的学生要强的多。更加容易适应复杂多变的工作,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好的收益。当然也不是所有的毕业生都如此,只是一流大学的毕业生是人才的可能性更为高一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工作岗位上,两者一比就清楚了,到底是名校毕业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大众眼里,人才是数量少的群体
一流大学就符合这个标准,人少,智商高。
以前大学毕业生都是人才,现在尽管都还是把大学生称为人才,但实际上只有一流大学的才是人才。
各个地方引才计划, 也会把学校进行分类,不同的学校毕业生会有差异。
对名校学生的认可是普遍性的,美国也会说总统是哈佛或耶鲁毕业。
从这就可以看出,智商是划分人才非常重要的标准,接受名校的教育是人才金子塔的顶端。这是经长期的实践总结出来的,名校出人才的几率更大,普通学校几率小很多。
毕竟社会不会拿太多的机会成本给普通学校的毕业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为一流大学不是想考就考,层层筛选出来的不是人才也不会是普通人,至于拿进的,足够的让他天生就拥有过人的资源,当然也不是普通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