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社会普遍认为一流大学毕业的学生就是人才,这种判断方式有什么根据?
人才,一流大学,学生为什么社会普遍认为一流大学毕业的学生就是人才,这种判断方式有什么根据?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为什么社会普遍认为一流大学毕业的学生就是人才,这种判断方式有什么根据?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有一种认识,首先必须厘清。
名校相对普通校,人才多点,和名校毕业生就是人才,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应该说,从总体上,名校毕业生人才多点,是毋庸置疑的。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又何必努力创办名校呢?又何必按高考分数的高低有层次地招收学生呢?
而提问中所说的一流大学毕业生就是人才,这种绝端的提法本身很可能就是提问者臆想出来的,现实中是不可能有人糊涂地把一种相对真理硬生生当作绝对真理。
如果一种提问所预设的前提就是虚假的,不存在,这种基于在一种没有可能产生的认识上的讨论,又有什么意义呢?
如果这种认识现实中根本不存在,硬是问别人为什么有这种认识,这种认识有什么依据,这不是一件挺荒唐的事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笑!真的觉得好笑!纸上谈兵那只是能写会算而已,没有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就算是哈佛大学叉如何?还是要去做去干才知谁厉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我们不得不承认,一流大学的生源质量确实好,另外,其师资力量也远超普通高校。但是,是不是一流大学的毕业生就一定是人才了那就不一定了,因人而异。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当今我们没有什么大学了,只是一个就业培训机构,可分为低,中,高三个级,,大学不是为学习更多的知识,而只为毕业如何能找到合适工作,教授讲课,下面找工作,好的教授和科学人才能留住人才吗?哪是学习知识呀,是一个培训在职员工吗?凭什么他们不远走他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社会普遍认为一流大学毕业的学生就是人才,这种“认为”,其实是基于一个很简单的逻辑:
1、一流大学很难考,能考进一流大学的,必定是一流的高考生。2、一流大学的教学水平也必定是一流的,学习条件一流,师资也必定是一流的,因此,其毕业生也就自然是人才。
关于什么是“人才”,可能不同的标准其判断也不尽相同,但最直观的判断,是其毕业之后,在十年八年内,或者在更长一点的时间内,在某一领域能否有所成就,有所“冒尖”。
前几天,网上看到中国教科院的一份调查报告。报告中说,恢复高考以来,全国共产生了3300位高考状元,调查者共调查了同一时间段出现的100位政治家,100为科学家,100位艺术家,100位企业家,这400人中,无一是高考状元!
这400位“家”,毫无疑问,都是“人才”。
当然,高考状元没有成为这400位“家”之一,有各种缘由,但你不能排除其自身的原因。
换个角度说,考入一流大学的高考生,大部分(除自主招生外)凭的是高考分数,而“人才”,绝不仅仅是分数!
我在一家培训机构上复读班的课,有几个武汉大学的学生在那里见习。晚自习时,一个见习生,戴着“武汉大学”的校徽,脚着一双拖鞋,巴吧啦吧啦地随意进出教室,我站在教室门口盯着他看,而他竟毫不自知,我实在忍不住,问他,“你是(重音!)武汉大学的吗?”他指了指胸前戴着的校徽说,“是的。”我说,“不像!”
大学的目标,是培养人才,至于你最终能不能成为人才,与你自己对自身的要求,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那种上了一流大学,就能成为自然人才的想法,是幼稚的,肤浅的,甚至是浅薄的。
也因此,认为一流大学的毕业生,“就是”人才的看法,是前面的,也是不客观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为一流大学毕业的学生整体素质更好一些,起码在学习上证明过自己,而学习能力又是衡量一个人能力很重要的一项指标。当然这并不绝对,但从概率角度上来说的话更大一些。有些人总喜欢拿个别概括总体,比如身边某某人没文化却获得了很大的成功,这很有可能,因为除了学习能力还有很多很多影响一个人整体素质的参考指标,但总体概率相对会小一些。著名企业喜欢招985的毕业生有些人颇有微词,但我觉得无可厚非,举个例子:10个985的毕业生可能会出7个人才,但一般大学可能只能出3个,并不是说非985就没人才,而是遴选更难。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