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人到中年,你怎么看待“四十而不惑”这句话?
不惑,自己的,人生人到中年,你怎么看待“四十而不惑”这句话?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其中,“四十不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这四个字的意思是,到了四十岁,对于事理都能看得透彻明白,一清二楚,不再有迷惑不解的了。简言之,就是人过四十,就意味着步入了成熟稳重的黄金时期,真正的人生画卷才刚铺展开来。具体地,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体会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一、适性而行,不要和人性作对
经常有人向我倾诉,她怎么可以干不完活就下班回家呢?他找那么多借口难道就解决问题了?她祥林嫂似的整天瞎叨叨有啥用?……实际上,好逸恶劳、趋利避害、自我保护是人性使然,一味地指责没有用,抱怨也于事无补,唯有适性而行,利用人性,不要和人性作对,才是正道、王道。
有的作者投身于网络文学创作,给许多底层老百姓带来了精神上的享受,自己也赚得盆满钵满,实现了双赢,正是很好地利用了读者寻求刺激、爽快的人性。
有的人深谙人情世故,清醒地认识到“被重视、被鼓励、被夸奖、被理解、被支持、被需要,是你的刚需,也是别人的刚需”,利用普遍的人性结识了不少的贵人,助力自己的人生和事业腾飞。
凡有所作为的人,都是洞察人性、适性而为的高手。曹雪芹那句“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确是道破天机之言。
二、顺势而为,不要和大势作对
小米创始人雷军说:“一个人要做成一件事情,其实本质上不在于你多强,而是你要顺势而为,于万仞之上推千钧之石。”从这句话可知,识势、谋势和顺势,才是一个人能否有大作为的关键要素。
人到四十,该经历的沟沟坎坎都经历了,该摔的跤也摔过了,该吃的苦头也吃过了,对于目标与方向不再犹豫、迷茫和彷徨,犹如登高望远,俯察路径,对“势”了然于胸,顺势而为,认准自己的路坚定地走下去。至于成就大小,一半人为,一半天定,不可勉强。
要想做到顺势而为,必须见微知著,对事务发展保持敏锐的触角,善于紧跟趋势而动。比如,头条图文改版和对西瓜视频的扶持是大势所趋,头条里有的既得利益者心生排斥,甚至消极怠工,断更内容,这都不是明智之举。须知,变是永恒的,对优质内容的追求是不会改变的。作为图文原创作者,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悦纳改版,了解新规则、新玩法、新动向,积极应对挑战,力争抓住改版后的第一波红利。
存在即合理。年少轻狂,胸怀大志,总试图去改变别人,改变环境,改变世界,总试图以小博大,有着龙傲天一样虚幻的豪气。其实,人过四十才明白,只有改变自己才能带来别人和环境的改变,只有顺势而为方能成就些许成绩。
三、依常而践,不要和常识作对
人过四十,吹开泡沫见真章,逐渐地回归常识,尊重常识,重视常识。在情绪泛滥的时代里,常识像大熊猫一样成了“稀缺物种”,这是极为反常的现象。近日,国务院颁布《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其中规定将牙膏参照普通化妆品进行管理。牙膏归类到化妆品管理,不再归为化工品,这其实是对常识的回归。由此,牙膏主要的作用就是清洁牙齿,老百姓就不会被防蛀、补钙、抑菌之类的夸大宣传买单花冤枉钱。
常识就是一个心智健全的人所应该知道的基础知识和基本道理。知道常识是一回事,坚守常识则需要勇气和担当。比如,“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事出反常必成妖”是常识,但是家里老人过惯了穷日子,非得相信送一大堆赠品的骗子的花言巧语,深陷保健品诈骗而不自知,以致一辈子省吃俭用的积蓄打了水漂。这一反例告诉我们,尊重常识是多么地重要。
四、拥抱“崭新的开始”,不要和岁月作对
当年轻人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地为四十岁做准备时,已然四十岁的中年人应该怎么办?借用日本松浦弥太郎一本书的名字就是“给40岁的崭新开始”,人生的第二春才刚开始,不是只有所谓的“中年危机”,远没有那么悲观消沉。刚跨过四十岁门槛的你,是不是该为自己的第二个诞辰干一杯呢?!
闻一多说:“在大部分中国人的灵魂里,斗争着一个儒家,一个道家,一个土匪。”我们普通大众,被尘世困扰着,在儒家、道家和土匪的缠斗中虚度光阴,只有孔子从“四十而不惑”重新出发,经过与自己的斗争,不断地切磋琢磨,最终超凡入圣,到了七十岁时进入“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至高境界。
孔子的一生就是不断奋斗、永不止步的一生,在他看来,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欢欣鼓舞的一面,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唯有接续不断的进取、完善,才是不枉此生。不管是不是年过四十,年岁不重要,积极向上的心态最重要,拼搏努力的姿态最重要,修德进学最重要。
品读孔子,就是寻找人生榜样,校正人生坐标,坚定地走好我们自己的人生之路。你同意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简单说就是要学会放下,把精力放在很重要,更有意义的事情上,不然你就不会知道何为天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到中年,对自己人生的目标,人生的定义应该很明确很肯定,不会想年轻时候感到迷茫!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四十而不惑”,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的名言。虽说到了信息化的今天,我以为其中隐含的道理依然是适用的。
首先,人活过了四十,大多已经完成学业而进入职业的稳定期。这个年龄的人,对社会,有了相对成熟的理解;对人生,形成了相对清晰的目标;对所处的环境,有了比较准确的把握。不再是刚出校门的大学生,走过了“初生牛犊”的莽撞期,经历了一定的人生波折。知道自己是谁,自己能干点什么,应该奔着什么目标去。对自己的目标和定位不再像学生时代那样迷茫。这是“不惑”的解读之一。
上一篇:书法的顶层设计是什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