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人到中年,你怎么看待“四十而不惑”这句话?
不惑,自己的,人生人到中年,你怎么看待“四十而不惑”这句话?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人到中年,你怎么看待“四十而不惑”这句话?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四十而不惑”,语出孔老夫子的《论语·为政》篇。
我就是一个中年人,我的人生正在经历“中年”这个过程。所以,我对这句话有比较深刻的体会。
1、人到中年,人过四十,对于自己而言,已经走过了人生的一半,甚至大半的历程。这是不容回避的事实。
走到这一步,大部分人都经历了很多风雨,也见过了许多世面,人生都有了一定的积淀。
此时,我们的“心智”,应该到了一个比较成熟的阶段,应该对自己的人生,对这个世界,对这个社会,包括对自己生活的环境,都有了一个比较深刻,比较全面的认识,我们也具备了一些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我所理解的“不惑”的本义。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什么都能看明白,什么都能想明白,什么都能做明白。
首先一点,人和事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未知”永远都存在。
重要的一点是,在经历了一番人世沧桑之后,我们现在尚有时间,也还有精力,更需要对自己的人生做一次全面的总结和反思,我们需要对自己一些错误的,甚至荒谬的想法和做法做出矫正:还在浑浑噩噩,随波逐流,却又心有不甘的人,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和人生路;事业小成的,需要重新规划,以求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想圆儿时的音乐梦,文学梦……为时不晚,赶紧起航;想做一些自己以前想做,但又没有时间来做的事,那就赶紧开始吧!……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不惑”。
如果我们把“四十而不惑”,简单地理解为,人到了四十岁,就没有什么可顾虑,可疑惑的了,就什么都能看透了,放下了。这样的理解,我认为是不够准确,不够全面的。因为如果真的这样去做,我们会迷失前行的道路,失去前进的动力,荒废这只有一次的人生!
2、人到四十,绝大多数人都已经成家,立业,正处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境地中。
我们既要忙事业,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要忙家庭,要养儿育女,要赡养老人。自己的儿女自己不培养教育,靠谁?自己的双亲自己不孝敬,靠谁?这既是责任,也是义务,必须承担,不容逃避。
最后我想说,人到中年,虽然很多担子都压肩上,但千万不敢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千万不敢懈怠和松弛。
不惑之年,我们有了更独立的思想,有了更开阔的眼界,虽然我们需要“有所不惑”,但也更需要理智和清醒,不忘来路,不迷前路,继续努力,争取自己想要的圆满!
以上是我的一些感悟,在此分享给您,请您不吝赐教!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孔子四十而不惑。惑者疑而不明之意。多数人在四十岁时,社会知识、生活知识、奋斗目标、生命价值等均有了较成熟的观念,也是人生中年富力强的最佳年令,是能够承担起工作和家庭各方面的压力的年令。每个人要珍惜这一年令阶段,把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无限的事业中去,贡献自已的力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四十不惑是一种精神状态,对于人生有了深刻的理解,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做什么,不惑生,三观立
《论语·为政》篇有孔子的一段人生为学进德的自述:“吾十有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虽然这句话本意说的是孔子自己在四十的时候不再困惑,不再盲从,其实也是说每个的认知都有从幼稚,走向青涩,最终走向成熟的过程。
01不惑之年不会再盲信
人在年轻的时候,都有一腔热血,也容易上头,经常会被一些言语所说服。
微信朋友圈里流传这各种各样的“鸡汤”,殊不知有些“鸡汤”是有毒的。不惑中年看到了这些“鸡汤”只是一笑了之,很多年轻人会捧为经典,处处加以膜拜,最终反被“鸡汤”所误。
02不惑之年不会再盲从
年轻的时候,经常会盲从于别人,缺乏对事物对错的判断力。
就那乱港的“废青”来说,相信大部分年轻人是被“有心人”蛊惑的,相信自己的所作所为是爱香港,但是盲从的结果却是害了香港,害了自己。
不惑之年的人们拥有了丰富的阅历,经历了很多事情,可以独立的判断是非。他们则是支持香港正义反对乱港的主流。
03不惑之年不再迷茫
人年轻的时候,总是不知足,一山望着一山高,努力了很久却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经常会陷入迷茫。
不惑之年的人,大多数已经认清自己的斤两,不会有好高骛远的奢望,也不会像无头苍蝇般四处撞墙。他们会选择自己的目标,却努力实现自己力所能及的愿望。
总之,不惑之年,不再迷茫困惑,有目标有思想,是人真正成熟的表现
(图片来自于网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到中年,你怎么看待“四十而不惑”这句话?
一、出处
孔子在《论语·为政》中说:“吾十有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二、释义
上一篇:书法的顶层设计是什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