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不会当场怼人,可事后又很窝火,越想越气是病态心理吗?
自己的,的人,你的不会当场怼人,可事后又很窝火,越想越气是病态心理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用语言怼回去,只能说明你不吃亏;很多时候,如果人品过关,不怼回去更让对方心慌,毕竟谁都知道对着圣人撒尿是件缺德的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小冬的同事小雪经常在小冬叫外卖的时候,要求小冬帮忙给自己带一份,但是,小雪从来不把饭钱给小冬。一开始,小冬觉得就二三十块钱,不想计较,可是后来次数越来越多,于是小冬就想着让小雪把钱给付了,结果被小雪左一个“小气”,右一个“斤斤计较”说得哑口无言,一时间不知道怎么怼回去。事后,他越想越觉得小雪这种人太可恶,不怼回去真的是太不应该了,心里一直纠结,怪自己没有那种当场怼人的本事。
像小冬这样的人,并不是少数,他们各有各的顾虑。
不会当场怼人,可能是一种讨好型人格
讨好型人格有一个典型特征:总是成全别人,委屈自己。他们的逻辑通常是这样的:
1.对别人感受过度敏感的“都是我的错”型
讨好型人格经常对别人的情绪和需要异常敏感,任何人只要有一丝不悦,他都能快速而及时的捕捉到,而这个反应,通常是因为他内心假设别人的情绪变化是自己引起的,认为自己有让别人高兴的义务。他很害怕接到别人不好的评价,因而时刻关注别人,赶着在别人给出不好评价前,及时调整自己,让别人对自己满意。因而,在社交关系中,他经常会将自己置于一种满足别人的位置,有点类似于讨好主人的奴隶。在这种错误逻辑的指导下,当自己被人指责,或是看到一些不满意的现象时,讨好型人格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当场怼回去,因为潜意识里认为,别人之所以会产生不良情绪,皆是由自己引起的,自己实在没有理由再怼回去,也害怕自己怼回去会得罪人,得到不好的评价。
2.贬低自己,抬高别人的“我决定不了任何事”型
讨好型人格对于别人的负面反馈往往有着超强的吸收能力,习惯性的认为别人都很强,而自己很弱,并常常用这种模式来解释所有的事情,在他的内心深处,认为自己无法决定任何事情,包括自己的事情,只有依赖别人的判断和对自己的评价,才能做出选择,以这种将自己置于弱者位置的方式来获得自己的安全感。因为他害怕当自己表现优秀时,会受到他人的攻击和嫉妒,为了避免冲突,他选择缴械投降。在这种思维模式下,当讨好型人格遇到不顺心的事,想怼回去,潜意识已经在告诉他,“别怼,别冲突,和平相处是王道。”
3.不敢发出请求,害怕拒绝别人的“我害怕说不”型
具有讨好型人格的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很害怕自己会给别人添麻烦,因而不敢向别人发出请求,哪怕自己真的很需要别人的帮助,因为在他的内心深处,觉得自己“不配”,并且会因别人给自己提供帮助而愧疚很长一段时间。与不敢表达自己的需要相反,他对别人的要求很难拒绝,往往来者不拒,因为他害怕拒绝别人会引起别人的不满,即使他真的作出了拒绝别人的举动,也会反复给别人致歉,试图消灭别人心中的不满和差评。在这种情况下,讨好型人格很难做到当场怼人,因为他可能觉得自己“不配”怼人,害怕怼人会给别人带来困扰,因而不敢当场说狠话,因为说狠话意味着拒绝别人。
4.缺乏界限和原则的“宝宝心里苦,宝宝不说”型
由于讨好型人格做事以取悦别人为目的,因而在生活中往往没有原则,丧失界限。一方面任别人无底线的对自己违矩,而做不出人格反抗;另一方面,他也容易突破别人的界限,期待建立过度的亲密关系,期待别人为他过度负责,因而常常因为别人不能满足他的期待而受伤。因为他自己没有界限,因而也常常会认为别人没有界限。在这种错误的认知下,讨好型人格没能当场怼人,为的是取悦周围的人,让自己在别人眼里永远是“好孩子”。
通常而言,一个人的性格与其成长环境有着很大关系,有两种父母很容易培养出讨好型的子女。
一种是父母本身是讨好型人格的。家族会在传递讨好的同时,传递着与之匹配的抱怨,因而家族内部会有更多的抱怨,除非发现这种模式的不合理,并有勇气尝试改变,否则这种讨好模式就会传递给后代,让这个家族一直讨好下去。
还有一种是父母本身控制欲过强。在这种家庭里,子女必须围绕着父母转,不能有自己的意见,一旦做不到,可能遭到父母的指责,甚至还打骂,渐渐的,子女内心的声音被泯灭,成为依赖家长评价的傀儡,不敢表达自己的需要,为得到父母的肯定而不断讨好父母,当成年以后,讨好父母就成了讨好所有外部世界的人,讨好成了他唯一知道且掌握的获取自我肯定和自我价值的渠道。
为了获得自我价值,讨好型人格会不断自我压抑、自我矮化、委屈自己,努力去满足别人,以交换别人对自己的满意和好评。慢慢的,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但凡别人有什么不满,总是习惯性的忍,任何时候以别人为主,导致个人的注意力大部分在别人身上,因而思维反应速度下降,遇到不合理的事情或待遇时,想当场怼回去,却一时之间想不出什么词,往往是事后反复思考,才想到自己要怼什么内容。
讨好型人格在国内非常普遍,这和文化要求有着一定的关系,比如网友们总结出来的8条国人常见委屈:
都不容易
你喜欢就好,随便吧
别管我了
忍一忍就过去了
别伤和气
那好吧
可以,没问题,再晚我也会做完
习惯就好
用心理学的语言表述,就是:一个人应该以别人的需求为中心,即使自己本心不愿意,做不到,也要假装做得到。总而言之,就是要牺牲自己,成全别人,才是主流人际行为标准。
长期处于这种文化要求,国人发展成了两种极端倾向:
一种是心口不一的虚伪,表面上处处为别人着想,实际上是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外在的好人形象只是一种表演,俗称“会做人”,八面玲珑。
一种则是老好人,处处牺牲自己,成全别人,一切看别人眼色,一切以别人的需要为中心,不敢表达意见,特别委屈自己,活得很累。这种人一旦发展到了极致,就形成了所谓的讨好型人格。
与表面上的、在人前表现出来的好人形象不同,讨好型人格的内心是十分冲突的,他既希望有人能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又不敢开口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觉得自己不配,害怕自己被拒绝,害怕自己给别人添麻烦,因而,他活得很累、很压抑,以至于遇到不如意的情况,往往当场无法表达自己的不满,做不到马上怼回去
上一篇:女生告诉异性她的生理期,两人之间还是普普通通的朋友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