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书法人常说“文无第一”,这句话是否对?
书法,标准,楷书书法人常说“文无第一”,这句话是否对?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每个成功者都是在不断地修正自我认知水平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不放弃偏颇,无法使自己进步,但是偏爱却是无法避免的,偏爱往往是个人风格形成的一个基础。
唐 欧阳询 《张翰帖》 纸本行书 25.1cm×31.7cm 故宫博物院藏
标准是多向度的
“有容乃大。”一个智者所建立的标准是多向度的,这是其自身能够得到足够滋养的前提。
一个书法家自我成长的过程就是对有价值的前人书迹不断琢磨、研究的过程,只有认识到其中的好,才会去探究和理解它。当自己懂得越来越多、越来越深的时候,自我才渐渐强大起来。
一个独树一帜的艺术家除了多方师法之外,必然有极为独特的发现和坚持,因此他个人发展的目标是独特的。也就是说,他对自我创作的要求有特有的标准。这两者并不矛盾。
北宋 欧阳修 《灼艾帖》卷 纸本行楷书 25cm×18cm 故宫博物院藏
自我的独特性是建立在前人高度上的,因此对前人的评判和取舍并不是拘泥于细节,而是在“高度”的抽象要求下的具体落实。
自我创作的标准也是在“高度”基础上的意向性坚持。所以真正的标准往往是难以用语言来描述清楚的,描述也只是意向性的指向而已。越是可以具体指出来的标准,往往越是在较低层次上的标准。
元 赵孟 《杭州福神观记》卷 (局部) 纸本楷书 故宫博物院藏
标准的基础是书法的价值和意义
标准来源于书法本体,书法的价值和意义是标准的基础,书法史是不同时期书法家追寻书法的价值与意义的历史。当今仍然是书法长河延续中的一个节点,当下书家的努力会使其展现不同于往时的形态。
我们会给书法的价值与意义增添新的色彩,但并非在本质上改动它,而且这种新的色彩是否能被历史留下还需要经受漫长的考验。
清末民初 吴昌硕 临《石鼓文》 纸本 朵云轩藏
书法自身的生命在不断地延展,其价值与意义是充满活力的,内在的标准也不是静止的。因此,我们现在应该做的不是重设标准,而是寻绎与梳理标准,激活书法自身标准中最为核心的那部分,并使其展现新的活力与可能。
任何带有功利指向的努力都是暂时的和短视的。功利指向的标准一定不是根本的,并且会因之而破坏书法生态的根基。真正的标准不在时尚中,不在口号中,不是教条的,也决不是人云亦云的,它在人的学养中、智慧中、真心中。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很赞同这说法,文没有绝对的标准衡量,也只有水平高的人才能去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很对,天下永远没第一,真正的第一在人的心目中,,,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人云:\"文人相轻,武人相重;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意思是,武功虽然有很大的门派之争,但是到底谁第一,出来打一下就知道了.高手之间过招,一般点到即止,然后相互都非常佩服,成为了好朋友!而文人之间的口舌之争却难分伯仲,因此由于各个门派各执一词,谁都不服谁,最后不欢而散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句话是对的,文物第一,武无第二。文化方面各有千秋,很难用一个统一标准来衡量好坏。但是,这也不能作为平庸的借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正确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书法亦有江湖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书法是一门没有天花板的功课,是不能用尺量用秤称的艺术,只能凭眼力观察,用思维分析,这样的评比存在相当大的主观因素。
上一篇:2022考研,但是英语基础很差。考研英语词汇要怎么复习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