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提到心理学,答案都来自西方学者,中国就没有本土心理学吗?
心理学,心理,科学提到心理学,答案都来自西方学者,中国就没有本土心理学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提到心理学,答案都来自西方学者,中国就没有本土心理学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国本土心理学的内容是极为丰富的。之所以很少有人提及,主要是中国本土在文化传承上,对心理内容的称谓,没有直接来说心理,而是运用的是道、情志、唯识等名称。
第一个,《黄帝内经》在两千多年前就对人的心理进行了系统地揭示,形成了非常深刻的心理学系统。比如:
1.提出了精神心理在生命中的重要作用
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2.提出了精神与五神五志的关系
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
精神内伤,身必败亡。
3. 揭示了精神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①天地自然的因素
内经:草生五色,五色之变,不可胜视,草生五味,五味之美,不可胜极。
②社会人事的因素
《素问·举痛论》曰:“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
③内在生理的因素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4.提出了调理精神心理五行相克的方法等
恐胜喜,喜胜悲,悲胜怒,怒胜思,思胜恐等。
第二个,儒家、道家以及诸子百家学说,乃至于中国的国学文化都从不同层次、不同程度对人的心理内容都有着极为深邃的阐释。
比如,清朝的纪晓岚一辈子都在编《四库全书》,不去著书立说。他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天下的学问,该说的话都被古人说完了,我就不说了。
仅以《四库全书》来说,它是清代乾隆时期编修的大型丛书。在清高宗乾隆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分经、史、子、集四部,共收录3462种图书,共计79338卷,36000余册,约八亿字。
《四库全书》可以称为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中国文、史、哲、理、工、农、医,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能够从中找到源头和血脉,包括心理层面的内容。
第三个,佛家的“唯识学说”对于人的精神、心灵等揭示的更为深入。
唯识学过于博大精深,过于繁琐的义理和复杂的名相、概念也让许多学佛者望而生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现在有很多人都在探索本土的心理咨询,包括我在内。
从系统的观点去看待一个人,所有的外在呈现的问题,都是身心能量不平衡导致的。
我们更重要的不是去解决外在的表象的问题,这个如果从中医来讲就是“标”,更重要的是去提升他自我的能量,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果你也对本土心理咨询有兴趣,欢迎留言讨论交流[玫瑰][玫瑰][玫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任何国家,任何时代都不乏有对人性、对心理的探索。
我们古代的智者在战场上的用兵打仗,在朝廷里的运作,在国家的管理上,无不体现出对人的心理规律的深刻理解,以及他们对人性高明的驾驭技巧。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塑造的诸葛亮,除了“借东风”是对现实事物的准确预测,他大多数的智谋都体现出了他对人的心理的精准把控。只可惜他不是心理咨询师,他的工作不是疗愈人性,而是利用人性。
我们还有很多的学说、著作里面都包含了对人性、对心理规律本质的解释。
但是,在西方国家,人们逐步发展出一套思维模式叫科学思维,这种思维模式是建立在对物质世界的理性判断上,是尽量和精神世界里面的东西区分清楚的。科学讲逻辑严谨、分类明确、可验证可证伪的……尽管也有想象来推动,但科学的想象也是得建立在现有规律的基础上逻辑正确的,可推理的,有推理依据的,可以被证明的……才会被认可。
科学思维是非常非常伟大的,它脱离了主观评判,让人类迅速发现了很多现实事物的本质规律,搞出了很多发明创造,迅速的改变了世界。
人们逐步把这种思维模式奉为至高无上的。
任何探索要成为一种学科就必须得是系统化、理论化的,尽量在可观测、实验的。1879年,德国人冯特在莱比锡大学成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当做了心理学的诞生的标志。在此之前,你可以算是对心理的探索,可以算是哲学,但谈不上“心理学”,在心理学逐步科学的发展下,甚至把对它影响非常大的“精神分析”也在慢慢的排除出外,因为精神分析有太多的主观感受的东西。现在美国的主流心理学已经不承认精神分析是心理学了。
我个人认为科学是探索现实世界最好的方法,但是用科学探索精神世界就有些鞭长莫及了,大多数人没有认清现实世界和心理世界的本质差别。现实世界是客观、真实、明确的,精神世界是主观、想象、流动的。
科学讲实事求是,讲可验证、可证伪,是就是是,非就是非,而心理层面有些问题你认同和否定是同一回事。认同也罢,否定也罢都是在强化……
我举个例子:“自卑和自负是同一回事”我不知道你能否体会到这句话?自卑是自己内心的一些“脆弱”“敏感”向外的退缩回避型表现,而自负也是内心的一些“脆弱”“敏感”向外的虚张声势的表现。它们像同一枚硬币的不同两面而已,只是表现形式不同。如果能让当事人体会到内心深处的东西,外在的表现形式也会被化解,这里面“体会”这两个字非常重要。但科学不讲这一套,科学需要定义明确,逻辑严谨,所以,自卑的特征是……表现形式是……,自负的特征是……表现形式是……,相应的各自优缺点是……解决方法是……
再比如,我让你脑子里不要想一只黑色的熊,千万不要想一只黑色的熊!会怎样?反倒不由自主的想,对吗?(只有你不回避了,面对了,接纳了这个想法,认识到这个想法是个无关紧要的事情,它成了无所谓的东西,你不逼自己忘记,它反倒自然而然的从你的记忆里消退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