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揭穿假养生大师?
的人,科学,说法如何揭穿假养生大师?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医学是非常严谨的科学,只有干过临床,给人看过病的人,才能体会到什么叫“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临床上,说错一句话甚至写错一个字都可能带来危及性命的严重后果。
从我国的医学培养机制来推算,一般来说,至少要有5年的临床经验才能搞懂某个学科,才有资格出来做科普。
“民间专家”最敢说
民间“专家”最大的特点是敢说,他们会斩钉截铁地告诉你:“是这样”、“不是这样”、“这个百分之百能治”、“任何人都适用”......等等。
对于学习和研究过科学方法的人来说,每次听到这些说法,就会想到3个字——“不科学”。
这些都是不带条件的表述,但科学是有限的,是讲究条件的,而这也恰恰是真正的医学专家不太敢说的原因。因为他们知道,世界上不存在适用于任何人的治病方法。
真正的医学专家一般会说,某种方法“在什么情况下”“对哪些人群有效”等等。可能你并不喜欢这种附带条件的表达方式,但这却是最科学的,也是你辨别真伪的方法之一。
对新名词要保持高度警惕
人们总是对新鲜新奇的事物感兴趣。
“伪养生大师”们正是抓住了大家的这一心理,由他们造出的新名词层出不穷,如:“掌纹治病”、“全息论”、“隔空诊治”......等等。这是他们营造冲击力、吸引眼球的一种手段。
碰到新名词缺乏认知,一定要先通过网络、图书馆等方式查阅,看看该词是否在专业的医学学术杂志上出现过,如果没有,可能就是他们生造的,而其目的往往是为了自圆其说,为了忽悠你。
“类比”方法很害人
因为生茄子吸油,特别是在炒茄子时用油量就会很大,所以常吃茄子能“降血脂”应运而生;因为泥鳅能打洞,所以吃它就能疏通“经络”!
张悟本等伪专家采用的都是“类比”的方法。这些听上去确实觉得很像那么回事,实际却毫无逻辑可言,经不起推敲,只需问个“为什么”、“有什么依据”就能让对方哑口无言。
这些看得见的物理现象,并不一定会以同样的形式出现在人体中。拿生吃茄子来说,其对降血脂有效这一说法并没有科学认定。
当然,“打比方”本身并没有错,关键是要看是否具有可比性。
多问几个“为什么”
科学是经得起推敲的,而伪科学则会在质疑声中原形毕露。面对各种医疗保健信息,老百姓一定要有基本的批判和怀疑的精神。
在现在的养生市场上,流行着很多简单易行的小方法,若只是作为一种保健方式,不涉及治疗疾病,可能会起到一定的效果。
但如果说只要照做就能治病,那就需要非常警惕了,造成的后果也会很严重,耽误就医,得不偿失。这次的权健、华林、无限极虚假宣传事件......就是鲜活的例子。
不管是什么说法,在付出你的信任之前,都应多问几个“为什么”,比如为什么他这样说?他的说法医学界是否认同?科学依据在哪?如果他连这几个问题都解释不清,那就不是科学的,不值得信任。
以食品代替药品别轻信
在我国的传统医学中,确实自古有“药食同源”的说法,但从科学角度来看,这种说法本身就不严谨。食疗不可能代替药疗,它的作用只是辅助。
那种一味迎合读者心理,让读者放弃用药,放弃常规治疗的观点,都应该高度警惕。如果疾病已被确诊,就一定要坚持治疗,否则病情恶化,得不偿失。
有的老人就爱轻信“神医”,林光常说“地瓜抗癌”的时候跟着吃地瓜,张悟本说“绿豆治病”的时候就吃绿豆,连该吃的药也停了。我的建议是:老人平时最听谁的话,就让谁多跟他沟通。也可以带他去看看医生,让医生给他讲讲科学原理。
专业的出版社多一些保证
关于选择养生读物,市面上有很多,读者要学会分辨。实际上,如果严格按照出版规范出书,很多低质量的养生保健类图书根本就无法出现在市场上。
买书时一定要选择专业的医药健康类出版社,专业出版社对内容的把关较为严格一些,内容有专业人士把关,相对有保证。
不过,我一直觉得,在当今浮躁的养生保健市场环境下,出版社一定要耐得住诱惑。对于一些背后隐藏着某种利益的养生保健自媒体,有关部门也应该严格把关,打击“伪科学”传播渠道,杜绝老年人被“洗脑”。
书名太忽悠别买,标题太神话别看
《降压不用药》这本书,对于稍有常识的人来说一眼就会被“毙”掉。得了高血压一定要用药物控制,这是最基本的医疗常识,何来“不用药”一说?
老百姓接触养生保健类书籍和阅读媒体文章时,首先看到的是书名和标题。有些书商、媒体为了吸引眼球,书名、标题一看就很不严谨。如果换成我来选择,类似《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求医不如求己》、《这个东西家家有,常吃它,一年不得XX病》......这样的书名和题材,我绝不会考虑打开阅读它。因为这些书名本身就有误导,健康是要靠自己,但若是得病了还是得靠医生。
此外,如果发现有的书或文章观点“打架”,建议看看作者的背景。通常,研究方向较专、业界声望较高的作者可信度也较高。
北京市卫生局最近公布了首批健康科普专家名单,251位专家“持证上岗”,参与各种健康科普宣传及相关活动。老百姓要学会辨别真正的医学科普专家,识别瞎忽悠的“伪养生大师”。
特别是老年人渴望长寿,警惕性不高,年龄大了脑子也不够灵便了,别让这些骗子钻了空子。请转发给老年人群体,让那些“伪养生大师”原形毕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举个例子,古代学习武术的人,拜师学艺,通常是挑战对方,被打败了,心服口服,就立马跪地拜师学艺。得先试下大师是不是真的有真功夫不是?
对所谓的养生大师也很好判断,大师自身的气色健康状态如何,仔细观擦一下基本就能立判。
1.头发还在吗?秃了没有,发际线是否高高在上。健康的人毛发光泽浓密。
上一篇:c#该怎么学?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