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秦二世、隋炀帝、唐太宗、宋太宗为什么要弑兄篡位?
太宗,皇帝,也是秦二世、隋炀帝、唐太宗、宋太宗为什么要弑兄篡位?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为按嫡长子继承制,当皇帝根本轮不到自己,更重要杀了这些兄长,可以避免以后的权力之争。
胡亥前面有一个扶苏,他满腹才华,体恤百姓,更重要的是他是秦始皇嬴政的嫡长子,承继大统成为了不二人选。胡亥想称帝就不得不杀了他,一方面增加自己继位的正当性,更避免以后扶苏与他的权力之争。故他命令李斯假传圣旨,赐死扶苏和蒙恬,已决后患。
隋炀帝也差不多,他有哥哥杨勇,为了登基.,他不得不处处陷害他,最终杀了他 。李世民也是如此,迫切想称帝的他,不得不发动玄武门之变,诛杀李建成,逼迫李渊退位。宋太宗杀他哥哥无可考证,但有一点,他早有帝王之心,他不想让自己年幼的侄子继承大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都是因为皇帝的宝座太诱人了。
秦二世是在赵高的策划下坐上了龙椅,他本没有当皇帝的打算,在赵高的帮助下,协迫李斯参与了这场宫庭争斗,再加上公子扶苏驻守边防,给了胡亥以可乘之机,传假诏赐死扶苏,扶苏二话不说,拿起刀就抹了脖子,胡亥的帝位来的突然,也比较容易。
隋炀帝杨广在其父病重时进宫问安,调戏了杨坚的妃子,杨坚闻讯传令废掉杨广太子之位。杨广听说要废掉自己,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伙同杨素进宫,亲手缢杀了自己的父亲,并把前太子,自己的哥哥杨勇也杀了。
唐太宗李世民本来无缘皇位,他自知自己功高盖主,一旦太子建成继承大统,自己必将身首异处,一个山头上不允许两只老虎的存在,二者选其一,不是你死就是我亡,那就看谁下手够狠够黑吧。于是,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杀死了李建成、李元吉,逼迫自己的老爹禅位。
宋太宗赵光义到底杀没杀自己的兄长,这是一桩悬案,烛影斧声也不是捕风捉影,而这一切都源于金匮之盟。宋太宗是一个阴险之人,他完全有可能为了皇位杀死自己的兄长,但不是用的斧头,可能用的是毒药,他可是用毒高手,李煜对他来说已构不成什么威胁了,只因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就被赵光义牵机而死。
总结:历来的政治斗争都是残酷的,甚至是血腥的,秦二世、隋炀帝、唐太宗、宋太宗为了夺取皇帝的宝座,不惜弑父杀兄,因为靠正常程序走,他们是继承不了大位的,所以他们选择了不择手段。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臣子杀君主,儿子杀父亲,才能用“弑”,所以叫“弑君”、“弑父”,没有弑兄的说法。
秦二世有没有夺位?应该是没有的,秦始皇绝无可能传位扶苏,如果传位扶苏,为何让扶苏去修长城?历朝历代何时有太子戍边?
隋炀帝是弑父夺位,当然,弑没弑父其实也很难说的,姑且算一个吧。
李世民算杀兄夺位了,李世民如果不提前下手,死的就是自己全家几百口了,其实也是没得选罢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家好,我是昊童,一个专注中国古代史的90后小编
看了下其他回答,发现很多都是在凑字数,所以咱们就长话短说。
先说秦二世,秦二世在史料中其实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富二代,如果说没有赵高和李斯矫诏,那皇位怎么也轮不到他。但因为李斯与扶苏有恩怨,且赵高也与扶苏有恩怨,所以二人担心扶苏继位后打压他们,这才扶持秦二世继位。可秦二世继位本就名不正言不顺,再加上扶苏还有蒙恬及蒙家军的支持,所以打压他甚至赐死他是当时对李斯赵高乃至秦二世胡亥最好的选择。
再说隋炀帝,隋炀帝杨广是一个非常有本事的人,而且在没有登上帝位之前就多次领兵出征,可谓对隋朝也是大有功劳。但反观太子杨勇,为人懦弱无能还爱讲究排场。这对于杨广来说自然是非常难以理解的,所以杨广后来才用尽计谋将杨勇拉下太子之位并取而代之。但后来计谋败露,杨广担心杨勇重新被复立,所以才痛下杀手处死杨勇。
接着说唐太宗,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这个昊童不敢否认,但他的大哥太子李建成同样是个有本事的人。然而尴尬的是,当时李建成主内李世民主外,而主外的优势就在于掌控了军权。要知道,当时的唐朝也是身逢乱世,所以掌控了军权的李世民自然而然的对皇位有了想法,但太子李建成当然不可能白白的将皇位让给他。所以才有了玄武门事变,因为这场事变事发突然且没有退路,所以李建成作为失败者,注定要死在这位未来的唐太宗手上。
最后是宋太宗,说实话这个我不太了解,但有一说一,宋太宗跟宋太祖比起来那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另外,没有史料明确注明,是宋太宗杀了宋太祖,所谓烛光斧影不过是野史而已,所以宋太宗弑兄篡位这件事儿昊童觉得还有待考证。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