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秦二世、隋炀帝、唐太宗、宋太宗为什么要弑兄篡位?
太宗,皇帝,也是秦二世、隋炀帝、唐太宗、宋太宗为什么要弑兄篡位?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秦二世、隋炀帝、唐太宗、宋太宗为什么要弑兄篡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胡亥上台主要是由于赵高的原因。赵高是中车府令,精通律法,而胡亥是赵高的学生,秦始皇下令最小的儿子胡亥跟随赵高学律令。对于有野心的赵高来说,自己的学生做皇帝肯定是有利的。因此,在秦始皇巡游期间死后,赵高逼迫宰相李斯密谋,假传圣旨赐死公子扶苏,让胡亥做了皇帝。胡亥应该知道,他的皇位得来不怎么正,残杀其他的兄弟姐妹,保住皇位。
中车府令相当于皇帝的侍从车马班长,对于车马的驾驭管理,保卫皇帝安全的能力有极为严格的要求。虽然是个中级官,但是能经常自由出入宫廷。秦始皇出游必须要有好的御手,而赵高是队长,出巡必须亲自出马为秦始皇驾车。秦代车马驾御至少要经过四年的训练,中车府车士至少需十年的时间。能够追逐奔马,能够上下驰车驾车前后左右周旋;车上掌控旌旗;武艺高强,引八石强努,在驰骋中前后左右开弓。中车府,聚集的是秦帝国车御的精华。现代的话来说,人人是车马高手,个个是大内武士。始皇帝陵出土的铜车马以二分之一的比例,按照始皇帝生前的车驾铸造。其车御佩剑置弩,束带着冠,髭须飘逸,威武沈稳,正是中车府官属的形象。中车府令是中车府官属的统领,中车府令赵高体魄高大强壮,骑术、车技精湛,娴熟于弓剑兵器,武艺非同寻常。赵高又精通律法,书法好,所作的书为秦朝识字课本,接近始皇,可以左右大事。
公子扶苏之所以被秦始皇派去修筑长城,是因为扶苏屡次进言触怒了秦始皇。扶苏针对始皇帝坑术士一事,曾上书劝谏秦始皇说:"天下刚刚安定,边远地区百姓尚未归附,儒生们全诵读并效法孔子的言论,而今陛下却用严厉的刑法处置他们,臣担心天下会因此不安定。希望陛下明察。"秦始皇大怒,于是将扶苏发配,让他前往上郡监督大将军蒙恬的军队 ,协助蒙恬修筑万里长城,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匈奴。可见扶苏对法家是很抵触的。而赵高恰恰精通的是法家,如果让扶苏回来给秦始皇治丧,那扶苏很可能登上皇位,对于法家是不利的。因此赵高与李斯商量矫诏令胡亥做皇帝。李斯也是一大法家。李斯肯定也是因为看到扶苏反对秦始皇坑儒,所以同意了赵高的意见,让胡亥登基。胡亥本人大约是没有想到自己会做皇帝,他在秦始皇18个儿子里面排行18,位居末位。按照正常继承,怎么也论不到他胡亥,于是胡亥就把其他的哥哥都杀了,免得留下后患。
扶苏之死,赵高、李斯应该负主要责任。
隋炀帝杨广在兄弟中业绩最好,屡屡有战功,不甘于做一个藩王,离间杨勇与杨坚独孤氏关系,杨勇因此被废,杨广做了太子,杨广登上帝位,矫诏杀了杨勇及其他兄弟
杨广早年跟随父亲杨坚就立有大功劳,早年北拒匈奴,588年冬天,二十岁的杨广统领指挥高颎,贺若弼、韩擒虎等名将平陈,杨广晋封太尉,590年,他奉命赴江南任扬州总管,与杨素一起平定江南高智慧的叛乱,杨广从并州改镇扬州,在镇守江南期间为稳定叛变局势颇有成效、政绩突出。
《隋书》:炀帝爰在弱龄,早有令闻,南平吴会,北却匈奴,昆弟之中,独著声绩。
又《北史》记杨广事
初,上自以蕃王,次不当立,每矫情饰行,以钓虚名,阴有夺宗之计。时高祖雅重文献皇后,而性忌妾媵;皇太子勇内多嬖幸,以此失爱。帝后庭有子皆不育之,示无私宠,取媚于后。大臣用事者,倾心与交。中使至第,无贵贱,皆曲承颜色,申以厚礼。婢仆往来者,无不称其仁孝。又常私入宫掖,密谋于文献后。杨素等因机构扇,遂成废立。。
杨广杀杨勇,其母亲独孤皇后起了间接作用。
文献皇后独孤伽罗是隋文帝杨坚的皇后,是关陇军事集团重要成员独孤信的第七个女儿,581年独孤伽罗被册立为皇后。夫妻恩爱,情投意合,杨勇与杨广都是独孤皇后所生,也是亲兄弟。杨坚和皇后独孤氏同居共寝、并辇上朝,宫中并尊帝后为“二圣”。谦卑自守,世以为贤”,母仪天下,堪称贤内助,对杨坚有决定性的影响。她性忌妾媵,对杨坚管的很严,简直是皇帝版的“妻管炎”。而太子杨勇内多嬖幸,以此失爱。杨素于是撺掇杨广每矫情饰行,以钓虚名,假装不好色,经常到宫内向母后父皇问安,表现得仁慈孝顺,得到皇后的垂青。太子杨勇逐渐被废掉,杨广当上太子,后做了隋朝第二个皇帝。做了皇帝后,假传隋文帝杨坚的旨意杀掉杨勇,也是免除后患。
唐太宗李世民为什么要杀掉其兄李建成、其弟李元吉,是因为双方争夺权力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发起玄武门事件彻底解决之,以李世民先下手为强而胜。
李世民是太原起兵的首倡者,在唐朝东征西讨中李世民有建立有主要的功劳,被封为秦王,李渊让李世民开府治事,李世民麾下也是谋略人士众多如陈叔达、长孙无忌,山东豪杰都投在门下,例如秦琼、程知节(程咬金)、尉迟恭、段志玄、侯君集、王君廓等,而李建成因为是长子被封为太子,也有一定功劳,李建成多次率军打退突厥的入侵,擒斩刘黑闼,平定山东。协助李渊管理朝政后勤。
长兄皇太子李建成知道李世民终不肯屈为人臣,而李世民也认为是自己奠下唐朝开国的基业,遂与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猜忌日深,两派大臣之间互相倾轧。李建成曾经下毒谋害李世民 。
626年,突厥侵犯唐边境,李建成向李渊建议,由李元吉做统帅出征突厥 。在太子的东宫中担任率更丞(主管计时的官员)职位的王晊,已被秦王李世民收买,成为李世民在东宫的眼线,他悄悄告诉李世民:“李建成想借此控制秦王的兵马,并准备在昆明池设伏兵杀秦王。” 于是李世民决定先发制人。
626年7月2日,李世民在帝都长安城宫城玄武门附近射杀皇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史称“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似乎不避讳杀了兄弟,他要求史官直书其事,“削去浮,要求直书其事”。这可能是李世民觉得其兄长李建成有预谋在先,先已经下毒毒害过自己的缘故,让全部真相大白于天下以及后人,免得老是被人乱猜,说自己是为了帝位才杀害了哥哥与弟弟。是在是为了自保才不得不先出手。
宋太宗为什么要杀死其兄赵太祖赵匡胤,是个疑案,可能是赵匡胤因病去世。
开宝九年(976年)农历10月19日晚,赵匡胤召赵光义入宫饮酒,当晚共宿宫中。当晚有人似乎看见拜舞,斧头投地之声,10月20日,第二天清晨,赵匡胤忽然驾崩。21日晋王赵光义即位。因之前赵匡胤已经病卧在床,忽然招弟弟赵匡义喝酒,非常蹊跷,难道是赵匡胤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与赵匡义喝酒作别。赵匡义非普通人,有志气才干,在陈桥兵变中发挥了很关键的作用,拥立赵匡胤。而赵匡胤一生都是在征战中,是柴荣手下大将,在打败北汉的高平之战中,几乎是力挽狂澜,不顾生死,挽回了败局,大败北汉、辽国联军。登基后,更是对北汉多次用兵但都因辽国支援而失败。一直在战斗中,劳累得病,最后忽然死去是可能的。而赵匡义没有任何杀人的动机,因为赵母有言,兄终弟及,赵匡义没有必要夺位。至于有斧子声音,这是因为赵匡胤是个军人出身,做了皇帝后也是斧不离手,随身带。曾经有个大臣惹他不高兴,他一斧柄碰掉人两门牙。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