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某些大学某些教授负面言论很多,而且得不到制裁,哪里出了问题?
自己的,大学,负面某些大学某些教授负面言论很多,而且得不到制裁,哪里出了问题?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知识分子存在的价值在于批判现实,古代的言官就是干这个的。但现在大学教师在批判现实方面水平很低,他们所向往的美好很空洞,并不存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负面的言论就是与正能量相冲突的东西,什么是正能量?就是缪可馨语文老师批评的“传递正能量”?
在我看来能够缪可馨的作文真的没啥问题,更谈不上传递与正能量背离的内容,当然如果老师自己心里阴暗,认为10岁的小盆友缪可馨含沙射影骂她也不排除。
一个社会有不同的思想才正常,如果千篇一律,那么这个社会也少了很多精彩。当然,那些思想自己认为正确,那些思想自己不认可,也很正常。人类的进步就在于不断有“谬误”挑战真理,当年的哥白尼被烧死,伽利略被终身囚禁,几百年后,谬误变成真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学是一个有纯粹理想的地方,有理性思考的地方,针砭时弊很正常的,如果大学里不能发出不同的声音,社会就有危险了。
从政治上来看,政治家肯定不喜欢大学,不同思想和异说几乎都是起源于高校,但国家又离不开大学,民国时期就是一个例子,一边政府给大学钱,给教授发高工资,一方面大学生示威游行,宣传进步思想。古今中外,学校和政府之间的博弈从来就没有消停过。
负面言论看你怎么界定了,就像鲁迅的观点,在当时来看,属于负面言论吗?所以,社会需要不同的声音,而这种声音大学教授来发比较合理,但是前一段时间几个侮辱国家和国民的脑残教授,真是太恶心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没有任何问题吧,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每个人都有表达不同意见的权利,只不过这个焦点的本身是大学教授而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学教授都是高级知识分子,肯定都有自己的思想,发表一些自己的见解可以理解。但前提是,认清自己首先是个中国人,言行应该有利于国家民族的发展,而不是扰乱社会,破坏安定团结。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学需要有独立的思考和学术民主。现在的教育出现问题是社会、家庭及舆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教育本身就有很大问题!
《高考,从固定制走向自选制》
郝峰涛(2019.9.10)
教育的功利性和应试性,促使高考变成了新式科举,我们必须对教育进行反思。
一,人才是全科(全面)发展,还是优科(优势)发展?
纵观历史,横观社会,凡是有成就的人,皆是某些领域的优科专才,而非均科全才,正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孩子各有未知的兴趣和天赋,是自然分化和社会分化的必然,就会选择“优势中心发展模式”,即以某一方面为核心,带动相关或相近方面的学习,而强制性全科发展是以大量的知识磨去了孩子的“优势中心”,最后连兴趣和天赋一块埋葬。
二,学习是“从外到内”的灌输,还是“由内到外”的觉醒?
我能理解天下父母进行“从外到内”的填鸭式教育的良苦用心,但是谁能理解孩子“由内到外”觉醒的渴望呢?学习的本质是:三分知识,七分非知识;三分看的见,七分看不见;三分学习已知,七分探索未知;三分靠教育引导,七分靠自我觉醒。学习的原力在于自然和社会变化的引导,而教育只是一种辅助孩子成长的手段。过度的知识教育就是“拔苗助长”,反而会延迟、扼杀孩子“由内到外”的觉醒。
三,教育是因材施教,还是无差别包容?
“因材施教”只是强势灌输的幌子,毕竟我们连自己有什么才能都不清楚,岂能妄议孩子有什么才能呢?唯有以包容的态度让孩子在“自然世界、社会人文和无差别学科”中无差别学习,以宽容之态让学孩子培养兴趣、寻找方向和建构高度。
四,高考是“指挥棒”,能否从固定制走向自选制?
高考要打破固定的“语数外+文理科”,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发展,以自身优势学科为中心进行知识建构,可在高考科目“语、数、英、政、史、地、理、化、生、体、音、美等(皆百分制)”中自选四科进行计分选拔,其余参试科目分数作为参考。如:甲生自选“生数理英”四科计分,乙生自选“生化数史”四科计分,可同时报考清华生物的相关专业,择优录取。自选制既可维护高考公平,也可保护孩子成才的自主性、多样性和差异性。
上一篇:来自美国的鼓励教育,对于中国的教育、对中国的学生、对中国的家庭产生了哪些影响?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