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大学里的优等生,步入社会后为什么会四处碰壁?
优等生,社会,职场大学里的优等生,步入社会后为什么会四处碰壁?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学里的优等生进入社会绝大多数依然会优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换过几次工作,通过对身边的人和事观察,我认为大学生不能‘死读书,读死书’,多实践,多接触社会,不能跟社会脱钩。除了搞科研和一些要求专业知识非常强的工作,这社会百分之五六十都喜欢‘万精油’似的人才,什么都能干,什么都会干,不一定要求你非常‘精’。同时,情商必须高,很多时候情商比智商管用。举个身边例子,以前我们厂有两位大学生,一位哈工大的,一位海南大学硕士生,干了十来年,也还只是个部门主任,据我观察,主要还是情商不够,自持名牌大学文凭,很不甩领导,很少跟领导打成一遍,同时口才也一般,虽然专业知识强,但还是未获重用。
所以,大学优等生只代表过去式,必须多学习,多掌握技能,练习好口才(开朗,开放,包容),多锻炼情商(学会领会,学会舍得,学会吃得亏,少计较),步入社会一定不会差。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有些,优等生 ,什么叫优等生呢?学习好就是优等生么?有些是多少?所有人吗?还是一半以上。
我曾经也困惑这个问题,老了后我懂了,其实有些优等生是个别的伪优等生。大多数优秀的学生还是有着美好的前程。就像我们看到北大个别抑郁症的孩子,却没有看到绝大多数优秀大学生在国家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该问题是变相的“读书无用论”!
学习和工作是两个不同的社会行为,一般会认为,学习突出,工作也会突出,现实中,这也是大概事件。
当然一个人的工作表现,是受很多因素影响的,如工作环境、任务难度、同事构成、领导喜好等。
假设博士生和农民工是同事关系:
1、如果让他们都从事农业工作,农民工估计会表现更好。
2、如果让他们去发传单,结果不得而知。
3、如果让他们去大学当教师,农民工不会胜出!
能提出这样问题的人,一般是那些孩子成绩欠佳的家长,也许是孩子本身。
生活中确实有学历不高,但成为行业翘楚人,可他们付出的努力,不比学霸少;他们的专研精神,不比学霸差!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问题大家的关注度挺高,说明具有一定的代表,谈三点个人的认知。
一、逻辑问题
大学生的优等生=职场优秀人才?
这个逻辑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甚至有时候会认为理所当然或者说在情理之中,但仔细思量,会发现这个认知逻辑相当牵强。
二、评判标准问题
什么是大学的优等生?成绩优异。
什么是职场优秀人才?德才兼备。
成绩优异=德才兼备?
这个逻辑显然是不成立的,原因就是对于大学生的评判标准和职场优秀人才的评断标准大相径庭。
三、概率问题
能成为大学生中的优等生,起码说明了学习成绩是优异的,综合素质较高,在进入职场后,对位于处于同一起跑线的应届毕业生来说,优等生成为优秀职场人的概率更高,因为很多习惯是通用的,但这只是相对的,如果认为是绝对概率,不科学、不严谨也不现实。
所以即便是优等生,进入职场也需要踏踏实实的从零开始做起,尤其是要保持那些让自己成为优等生的良好习惯,这是你最大的竞争力。
不是优等生的学生朋友也不要气馁,进入职场是全新的开始,如果个人足够努力,完全可能实现逆袭。
这世界从不会辜负真正努力的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文化优质不代表社会公德!只有智慧品质服务社会公德!才会被社会溶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学校和社会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环境。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