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大多数中国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喜欢“以暴制暴”这种方式来教育孩子?
孩子,父母,自己的为什么大多数中国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喜欢“以暴制暴”这种方式来教育孩子?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战国时期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韩非子吸收了荀子的“人之初、性本恶”的理论,留下的传世名言“孝子不生慈父之家,忠臣不生圣君之下”,经过千百年历史的演变成了“棍棒下出孝子、黄荆条下出好人”的俗语。这句话影响着中国的家庭教育文化。
二、受自身家庭教育的影响。父母的从小成长的教育环境、受教育的方式,对父母产生的影响。当自己的孩子有问题时,马上用自己受过的教育方式对待孩子。
三、以暴制暴的方式简单、效果见效快。对于小孩子成人的粗暴镇压,时间短、见效快。成人在带孩子的同时要完成的工作、家务较多,加之生活、工作压力大,缺少对孩子足够的耐心,缺少和蔼跟孩子交流的时间,所以会粗暴地采用以暴制暴的方式教育孩子。
四、家长不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与正确教育引导方式。父母上岗以生孩子为准,没有专门机构进行专业培训,家长生了孩子后对于教育一概不知或知之甚少,只能凭借感觉去带孩子了。
以上,是我分析的以暴制暴原因,与大家分享。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原因很简单:
第一,中国有这样的历史文化背景。
例如:君为臣纲,父为子纲,这种文化体现的是一种对下级或孩子的控制。那么,当失去控制后该怎么办?因为有这样的历史文化背景做“理论支持”,所以,就愤怒了,而人愤怒的表现形式基本都一样:吼叫、肢体暴力。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有把孩子当做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看待,而是当做了自己的附属品。
第二,父母是孩子与世界沟通的模板。那么也就是说,这样一代代的传递下来的信息和行为模式就是这样。简单来说,就是我爹就是这么教育我的,所以我也这么教育我的孩子。
第三,中国是以家族为单位的人际关系网络。这是中国关系的一个特点,家族作为一个集体必须有人要管理,所以,会有一个词叫做“一家之主”。你可以理解为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这一点在很多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中都有过很好的体现,不再赘述。所以,这是社会关系对于亲子沟通模式的影响。
第四,孩子是依附父母而生活,父母的无论从体力、体型、智力、经济等多方面因素都要优于孩子,所以,会“替孩子考虑”,让孩子少走弯路,而忽略孩子的年龄特性。当父母打着“为你好”的旗号进行管理,如果孩子发表不同意见,是不被允许的。因为我比你有经验,所以我肯定是对的。
但是,孩子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听话”,无异于是把自己置身于统治阶级地位,而孩子就是被统治阶级。当孩子感觉到不舒服了,要为自己发声了,想要掌控自己的生活了,父母在上述条件作用下,会对孩子进行一些压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如果把问题中的“以暴制暴“理解为家长用打、骂等剥夺孩子各种权利方式的话,换种表述或许更精确客观,“大多数中国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习惯或依赖以暴制暴这种方式来教育孩子,用习惯或依赖换喜欢。喜欢具有选择性,带有主观上的有意或故意,并且是某种常态的表现,而这种现象实际上只是大部分中国父母在家庭教育领域中“无知”而导致“无法”的必然结果,属于非常典型的家庭教育问题。
一、对家庭教育的无知和无法。中国父母重视家庭教育是传统,但普遍缺失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也是事实,这种反差和冲突到了当代越趋明显且普遍,成为当前的一种现象和问题。这里的无知并非受教育程度,特指家庭教育的认知、理念和基本常识,如父母是否有家庭背景下孩子的成长的教育观和理念,父母对孩子教育是否达成共识,家长在日常家庭教育中是否有营造一致性教育氛围的意识等,与父母本身的受教育程度既没有因果关系也没有必然的内在联系,也就是说高智高职不等于就懂家庭教育,受教育程度低的父母并不等于就完全不会有相对正确的理念和方法;而无法也是仅指在对家庭教育无知情况下,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教养孩子过程中面对和正确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及所需具备的能力,如与孩子沟通的方法,与孩子约定,执行规则的方法,在孩子面前树立榜样的方法,高效陪伴孩子的方法等等,父母无论真正的缺乏还是一知半解的自以为是的“懂”,父母所对家庭教育的“无知”必然导致父母在孩子问题的“无法”,最后有一定会随着问题日积月累,孩子的快速成长,导致父母无望无助中在内心对孩子放弃,不是争吵打骂成为家常便饭,就是父母相信花钱可以解决蒙蔽自己来逃避问题,这种令人痛心的事情时刻都在发生,如果注意观察,我们总是能很容易就找到在周围发现这样的案例,而且不是少数。
二、对家庭教育的黔驴技穷。父母对孩子具有天生的权威性是基于孩子缺少父母的抚养无法生存,孩子的吃、穿、用、健康等生存完全依赖父母的给予保障,同时孩子的三观形成、知识和技能等未来是生存适应能力也需父母的引导和教练,这两种保障会让孩子本能上对父母产生信任、接受父母对自己拥有不对等的权利,我们称之为父母或家长权威。父母以暴制暴就是在与孩子教养过程中对简单粗暴地利用这种优势,自觉不自觉地对孩子在这两种保障方面予以剥夺,或胁迫,或交换,让孩子妥协和顺从,达到父母心中孩子”听话“,俗称“乖”的目的。理论上讲,父母确实有这个权利,但大部分父母并不清楚,这个权利是父母教养孩子的底层权利,是最后手段 ,就如同法律是道德的底线,是道德的保障,当我们习惯或只依赖法律来解决所有问题,其实是道德沦丧和低水平道德的表现,高度文明高度的垂落。父母用到家长权威代表其它方法无效,经常使用这种权利,则反映出父母家庭教育有效方法的匮乏,继续使用只会让孩子对家长权威产生抗体,当家长失去最后的教养方式时,就如同一个社会失去法律保障,大家可以想象将会是一个什么的情景。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