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清朝强制剃发易服,没有像北魏孝文帝改革一样推行汉化政策,这是不是一种文明的倒退?
清朝,汉文化,北魏清朝强制剃发易服,没有像北魏孝文帝改革一样推行汉化政策,这是不是一种文明的倒退?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清朝强制剃发易服,没有像北魏孝文帝改革一样推行汉化政策,这是不是一种文明的倒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满清误国300年 是华夏全面倒退的300年 今天我们华夏依然在追赶世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没错,满清入关是典型的落后文明统治先进文明的范例。但满清和蒙元不一样,虽然落后,却能积极学习,最后被同化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清朝入主中原之后,强制剃发易服长期被许多人所诟病,从统治者的角度出发这一点却是满族人最为聪明的治国方略。
中华文明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个多文明共同融合的产物,这其中自然是以汉族农耕文化的文明程度最高,但也不乏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王朝的时代。
作为少数民族,他们在面对到汉民族的先进文化时往往只有三种选择,一种是北魏模式,另一种是蒙元模式,最后是清朝模式。接下来,我便是以这三个传统少数民族政权为例,简单剖析一下清王朝为何会选用“剃发易服”的统治政策。
首先我们讲到的是北魏模式,也就是全盘汉化。
北魏孝文帝自幼是在冯太后的身边长大的,而冯太后本身就是汉族人,这也致使孝文帝天生对于汉民族文化表现出极高的兴趣。再加上在孝文帝改革之前,已经出现了冯太后和李冲的改革,开始学习汉族制度。
于是由于自身对于汉文化的了解,同时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北魏孝文帝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汉化改革。
至于改革的具体内容可以简单地总结为:推行均田制、以九品中正制核定官职、颁发官员俸禄、迁都洛阳等等。因为篇幅有限就不再详加叙述了。
那么北魏孝文帝的种种改革措施实质上是对于汉文化的全盘接受,而并不是进行一定的扬弃。汉文化虽然先进但并不是尽是优点,鲜卑文化虽然落后,但也是有可取之处的。但是孝文帝并没有看到这一点。
以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核定官职,同时代表着恢复魏晋时期世家大族垄断权力的“门阀制度”,这明显是与时代的发展背道而驰,开历史倒车的行为。孝文帝禁止说鲜卑语,推行汉语,尊崇儒家,习汉字,穿汉服本意是为了缓和鲜卑族与汉民族的矛盾,但是事实却是,鲜卑族失去了其原本勇敢质朴的民族习性,同时汉民族依然向往南朝,造成了费力不讨好的局面。
孝文帝曾言:
“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事实也正是如此,公元493年孝文帝大局改革,但是仅仅41年之后,北魏便分裂为东西两魏,成为历史。由此可见,少数民族在对汉文化的态度上,全盘汉化并不是可取之策。
其次要谈到的就是蒙元模式,也就是“统治者基本上不接受汉化”模式。
蒙古族在统一全国之后,在政治上既没有学习唐朝的“群相制”又没有学习宋朝的“临时宰相”,而是反其道而行之,再次将宰相的位置放在了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位,这并不符合专制主义集权君权削弱相权的历史规律。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元朝统治者的汉化程度极低。除去世祖忽必烈之外,之后的皇帝几乎对汉语、汉字的接受程度都比较小。
当然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多方面的结果:
其一,有鉴于北魏汉化的教训,元朝统治者对于汉化问题相对较为消极。
其二,可选择文化较多,并不依赖汉民族文化。蒙古人相比于其他少数民族,最大的优越性在于他接触到的不同地区文明较多,选择性更广。不管是鲜卑族或是之后的满族,他们对于汉文化实际上是被动的继承,因为在他们的接触面里,最为先进的文化就是汉文化,没有其他选择。而蒙古人则接触过基督教文化、印度教文化、穆斯林文化等等。所以他们并不觉得汉族儒家文明比其他文明更为优秀。
其三,元朝皇帝兼任蒙古大汗,出于政治考虑,不适合过于提倡特定地区的特定文化。
前文已经提到了,北魏汉化改革是对汉文化的全盘接受,然而并没有起到稳固统治的的效果;同样的蒙古人的消极态度也促使了汉民族与蒙古族的矛盾更加尖锐,最终国运不过百。
以上两个朝代对于汉文化选择了两个不同的道路,或者说都是两个极端,但都没有真正的缓和民族之间的矛盾,甚至成为政权动荡的催化剂。
与此同时清朝人选择就聪明得多了,满族对于汉文化既学习又批判、既继承又改革。
清朝做出这种选择自然不是自己智商高,而是因为历史上的教训太多了。全盘汉化必然导致本民族的原始优势下降;全面排斥则必然政权存在不会长久。怎么办?
清王朝很好的做了折中处理。
清朝入关之后厚葬崇祯皇帝、尊崇儒学、修撰《明史》,成功的将自己从一个域外王朝化身成了中国历史上的正统王朝,作为明朝继承者的存在。
另一方面,严格管控东北地区(龙兴之地)禁止汉族进入,一方面是为自己选好了后路,同时也是为了保留满族原始聚集区,不至于被汉文化完全同化。
至于一直被诟病的“剃发易服”则是清朝统治者最为聪明的一棋。
满族人想入主动融入汉文化,但是又要防止被完全同化,丧失民族本性。于是他们选择了对汉文化进行改造,使其具有满族特色,同时自己在融入这个已经侵入满族特色的汉文化之中。(好像有点乱,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理解)举个例子吧:我想吃苹果,但是也想吃梨,但是只能种一棵树,于是我把苹果嫁接到梨树上,再种这一棵梨树。
也正是由于这样的举措,造就了清朝成为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王朝之中最为成功的政权。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