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舌尖上的中国》好在哪里?为什么该片会以如此快的速度火起来?
舌尖,中国,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好在哪里?为什么该片会以如此快的速度火起来?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第一点不得不承认《舌尖上的中国》将祖国的美食以纪录片的形式表现出来非常好,毕竟咱也是一名吃货。第二点《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火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推广手法的胜利,我不愿意提“互联网思维”,不过这部片确实可以套上这个说法。在质量胜过的其他竞品的时候,也就是《舌尖1》刚刚播出的时代,它的营销手段还比较粗放,刻意经营的痕迹比较少。而在第二部出来之前的推广已经很接近互联网产品的手法了,这得益于一个优良的口碑和一个有极大潜力的题材(好IP很重要啊!)。这样的直接好处就是为这部片带来了数倍的初始观众(流量),顺路开辟了新的盈利点(授权),一举多得。
情怀这个东西我自己倒觉得可有可无吧?陈晓卿当然不仅仅甘心做一部高端说明纪录片,这里面加入了自己的思考确实是有意义得多,不过抛开这些,我觉得以《舌尖》制作水准依然能够成功,大多数观众看到得只是一个优质的吃货动态地图。而第二部里面,家园情怀分量更重,可能也是陈导想在跟风之作鹊起,又日趋同质化的今天找到一个新突破点。
这是商业化的片子,定位很准确。片子拍了主要还是给大多数人看的,主题表达要服从收视率。《舌尖》的风格跟随了这些年纪录片一直的趋势————叙事化,所有人都爱听故事,《舌尖》整体结构是用多个单元故事来表达主题,中间加以串联,这样的方式大家接受度会高很多。在镜头和声画方面也做得很贴近普通观众,如果你拉过那种空镜头极多的纪录片你就会知道那种很烦躁的感觉了,如果是那样风格的《舌尖》,我觉得不太可能会有今天的成功。《舌尖》在声画配备也相当得当,衔接比较紧密,穿插之中不给观众太多的感情空当,用叙事来把握片中节奏和观众情感,这跟电影切快镜头一个道理。一部片看下来很流畅很充实,让观众投身其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除了画面美,有食欲,我觉得《舌尖上的中国》最大的成功在于——不教化。所以《舌尖上的中国》更像网络综艺,而不像一个电视台的节目。
电视台,实在是一个很喜欢自我定义和自我标榜的存在了。弘扬真善美,宣扬传统文化,教育大众,弘扬正气……这是电视台天然的宏大使命感,很有自我感动的意味。所以之前常见的美食节目,往往都是地方历史悠久,先人充满智慧,人民勤劳朴实,对客人热情豪放,对自然充满敬畏,一个食物里要挖掘出历史价值、文化传承、人文精神,再来点忠孝节义就更完美了。
《舌尖》里却看不到这些。看到的只有单纯食物的美。看到的是普通食材的神奇转化,珍贵食材的来之不易。想从《舌尖》上学到什么或者什么自我提升,那是不可能的。顶多发现人生之艰辛,传统之没落。在这样的基调下,黄土高原的黄面馍馍是一个穷苦老汉努力谋生的手段,完全算不上勤劳致富的智慧;邓诺山里腌制的火腿也不是什么传统手艺的延续,只是为改善家人生活的调味品;建水古城城墙根下的烤豆腐,江南水乡的臭苋菜,也没有编出个美妙故事吸引人眼球。
吃就是吃。好吃就是好吃。想做顿好吃的不容易,所以拍出来给大家看看。
郭德纲说的,相声要先搞笑,不搞笑就太搞笑了。藿香正气,那是医院干的事情。
美食节目也一样,首先要好吃好看。吃的时候还让人想着忠孝节义,难免倒胃口。
这个道理,电视台可能不懂,也可能装不懂。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说实话,舌尖上的中国主要是在央视播放了,所以才会这么火。因为央视关注度高,而且舌尖1的制作水准也不错,并且央视之前没有这样类似的纪录片。但是舌尖的水平和广东卫视的很多美食节目,比如老广味道之类的制作水准到专业性真的没有办法比。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好在它浓缩了中国各地民间最精华的菜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国的纪录片水平并不差
无论官方还是民间都有一批愿意投身于此又身负绝技,博学多才,百折不饶的人。而之前的作品《俺爹俺娘》,《铁西区》,《林昭》等等纪录片都有着相当不错的质量,至少在中国影视学/影视学院的纪录片课上,给予了老师们足够的可以自豪的本钱。
回到《舌尖》,所有的成功一定是必然碰上偶然的,第一季偶然因素多些,第二季至今我看了下,成功则更多的属于必然,而且我不是太认同题主说快速火起来,《舌尖》的现象级火爆,很大程度上还是长尾效应的一种体现。我自己觉得可能的原因有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