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跟孩子讨论死亡?
孩子,生命,死了如何跟孩子讨论死亡?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转自网络:
如何跟孩子谈死亡
很多父母会回避甚至忌讳和孩子谈论有关死亡的话题,无法从容地和孩子聊所爱的家人不在人世的事情。
在孩子面前刻意隐藏自己的感情。你是不是曾经这样跟孩子解释亲人的离去:
他睡着了。
他离开了。
他去了天堂了。
他去旅行了。
……
今天以后,当我们给孩子描述“死亡”时,请不要用隐晦的比喻跟孩子解释了,这不仅没有解释清楚还会让孩子更困惑,对死亡产生幻想。
他为什么会睡着醒不来?我睡着了会死吗?
他离开了还会回来了,他离开了去哪里呢?
天堂在哪里,是快乐的还是痛苦的?万一孩子也想去天堂呢?
没有说再见的远行,孩子不知道亲人为何远行,是否回来,何时回来,对孩子安全感和信任感的冲击不亚于说“我不要你了”。
如果亲人去世,作为家长不要隐藏你的悲伤,让他们看到,悲伤没关系。坦率的谈论生命垂危的人,鼓励孩子探望临终者,给予临终关怀。
当孩子面对暴力导致的死亡,尽量引导他们讨论自己的恐惧和忧虑,引导孩子可以寻找身边的亲人、朋友老师谈谈,写日记表达痛苦。
允许孩子一起参与料理后事。比如家里有宠物死了,让孩子参与计划一个合适的仪式和葬礼,让孩子讨论他们对于死亡的看法,鼓励孩子表达他们与这只宠物共度时光的感受,感谢宠物带来的快乐,一起埋葬宠物,或者制作纪念相册纪念宠物。
不同阶段的死亡教育
不要期望孩子能够一下子理解死亡。不同年龄的孩子生活经历不一样,他们对死亡的理解程度也不一样。
3岁以下的孩子一般有分离焦虑,难以理解分离和死亡的区别。
不要跟孩子说亲人离开了,应该用更具象化的事情来描述死亡,比如他死了,他就不能呼吸了,不能吃饭了,也不会走路了,不会笑等,用一些基础的生活需求跟孩子解释死亡, 孩子会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等到孩子逐渐长大,他们对死亡提出新的提问,再来深入解释死亡。
3-5岁的儿童,可能会以为死亡是短暂的,就像奥特曼机器人没电了,充电就又活了。
这时候简单、诚恳地告诉孩子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是普遍的,是不可逆的,每个人都会经历这样的过程,帮助孩子宣泄情绪,并安抚孩子。
这个阶段,可以借助绘本或者动画片、电影给孩子进行死亡教育。
比如《爷爷变成了幽灵》。讲述一个男孩艾斯本,他最喜欢的爷爷去世了,他感到很伤心。一天晚上爷爷变成了幽灵回来了,每天跟艾斯本玩。艾斯本有本关于幽灵的书,书上说如果一个人去世时忘了做一件事,才会变成幽灵。于是艾斯本和他一起想。他们回忆起了很多快乐的往事。最后爷爷想起来了:“我忘记对你说再见了!”爷爷和艾斯本都哭了,互相说了再见后,爷爷走了。
这个绘本引导孩子正确认识死亡,明白死亡是我们必经的一个过程。死亡是一场告别,教给孩子面对死亡的态度。
再比如前段时间大热的皮斯克制作的以墨西哥亡灵为题材的动画影片《寻梦环游记》(原名《coco》),也是一部非常棒的关于死亡教育的影片,死亡这个严肃的话题,它用欢乐的节奏,轻轻松松地讲给孩子听,而且很多孩子听懂了,看哭了。
《Coco》这部电影告诉我们,人有三次死亡:第一次是你停止呼吸;第二次是注销你的ID;第三次是没有人再记得你。
影片的明线是热爱音乐的小男孩米格为追求音乐梦想,在亡灵世界里与落魄乐手埃克托经历的一段奇妙旅程。暗线是米格的曾奶奶Coco这个90多岁的老人原谅自己父亲的一生,怀念父亲,等待父亲回家,到逐渐忘记父亲,最后被曾孙子米格的一曲《remenber me》唤起对父亲的记忆,埃克托也因此在亡灵世界得以存在。全程贯穿家庭和亲情,令人动容又感到温暖。推荐!
5-9岁的孩子已能理解死亡是生命的终点,需要给予孩子安抚,鼓励他们寻找身边可信任的人宣泄自己的情绪,参与外部的活动,给予他们心理支持。
9岁以上的孩子基本能正视死亡。
父母可以从自然科学的角度,解释人类生老病死的规律,告诉孩子们死亡并不可怕,死亡也能通过捐献器官让其他生命得以延续,死亡并不是完全无意义。告诉孩子生命是美好的,应该珍惜、享受生命。
小宝宝的汉字学习不要忽视哦~分享一个幼儿识字APP【猫小帅识字】。很多小宝宝都会对电子产品感兴趣,等他四五岁刚好可以利用这个来教他识字。这个软件的课程丰富,还有生动形象的图画和声音,更能激起宝宝对学习汉字的兴趣。还能共度亲子时光!增进亲子感情!
更多孕产、育儿的资讯可以关注一下“4399小评菓快乐育儿”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孩子问你自然科学,你以为孩子和你讨论哲学。我觉得这个问题问的是生态圈,问的是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别扯太多有得没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成年人对死亡的解释可以有很多种版本,但孩子问这个问题的时候,首先要了解孩子的感受是什么?是什么原因促使他提出这个问题来,有担心、害怕吗?有恐惧、难受吗?
如果有的话,父母需要把他内心的感受表达出来。你可以问他:“孩子,你是怎么知道人死了会变成泥土的?……你害怕死吗?……你害怕爸爸、妈妈死吗?……你还害怕谁死啊?……你觉得死了会怎样?……你最害怕的是什么啊?……”。就是这样,通过聊天,把孩子内心里的感受表达出来,并给他支持和拥抱。
所以问题的答案并不重要,孩子的感受、看法最重要。当孩子的感受舒服了,他也就不会纠结问题的答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