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评价雍正的养廉银制度?
雍正,官员,制度如何评价雍正的养廉银制度?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如何评价雍正的养廉银制度?
清代官员薪资水平与实际支出差距很大,为维持开销,清朝官场默许“耗羡”的存在,即根据不同的活动,官员可以吃下一定回扣。
雍正即位,实行“耗羡归公”,规定由国家统一标准征收“耗羡”,各省收集州县所征上交国库。而后,国家进行统计,按标准公开发放给各级官员的费用,即所谓的“养廉银”。
我们印象里,清朝官员的贪污腐败现象都是十分严重的,也就是说雍正的养廉银制度并没有起到杜绝贪污的作用。
但是这个制度,真的只是一个“高薪无法养廉”的例子吗?我想从正反两个方面对雍正的养廉银制度进行评价。
积极方面:雍正为清朝建立了长久的防腐制度。
雍正年间,养廉银制度和严厉惩治制度,是雍正整治清朝官员贪污腐败问题的两把利剑。
雍正通过停职赔补、抄家、定重罪等手段,在极短的时间里剔除了大量官场蛀虫。严厉的反腐手段见效快,但持续时间短,无法触及到当时官员贪污的根本问题。
而养廉银制度的提出,是雍正为清朝建立的长久、有效的核心防腐制度。它把“耗羡”从潜规则提高明面,严令禁止官员私自征收,减少了他们对百姓的搜刮,提升了各级官员的实际收入,而归公的“耗羡”又会留有一部分用于补充国家的财政。
所以,雍正建立的养廉银制度,在很长的时间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它使得国家财政有了保障,有效抑制了官员的腐败现象,减少了百姓身上的负担。
消极方面:乾隆的改革让养廉银制度失去作用
养廉银制度自雍正年间建立,到乾隆执政中期的几十年里,有效减少了清朝官员的贪腐现象。
但乾隆一心想为子孙后代建立出一套完整的、标准的、格式化的制度,一劳永逸,让清朝从此在自己建立的制度中永远生存下去。于是他对很多制度都进行了改革,其中就包括了养廉银制度。
在乾隆的改革下,养廉银制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乾隆废除了养廉银按照实际情况发放给各级官员的标准 ,重新审定具体数字后,规定养廉银皆要以此数字为标准发放,后世不必再做修改。
动态的养廉银制度从此被死死钉在了乾隆制造的框架之中。
随着清朝经济的发展,物价逐渐提高,清朝官员们手中的养廉银和俸禄却并未随之调整,到乾隆后期,官员们再次入不敷出,贪污腐败死灰复燃,愈演愈烈。而后清朝统治者越来越固步自封,盲目死守祖宗之法,养廉银制度逐渐演变成朝廷的敛财工具。
总结:雍正的养廉银制度曾是清朝有效的防腐制度,为清朝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作出了一定贡献。但随着乾隆年间的改革,它失去了原本的核心功能,成为一个不顾现实脱离实际的理想化制度。养廉银制度最终是失败的,但它给予我们的不该只是对“高薪能否养廉”的思考,还有对必须结合实际,深化改革的警示。
以上,就是我对如何评价雍正的养廉银制度的回答。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雍正年间的养廉银制度是历代中国廉政制度改革的开始,第一次全面填补制度的缺陷,意义非凡。
清朝官员的俸禄分为俸银与禄米两种,每年春秋两季发给。由于官员的年俸并不高,难以维持其庞大的家族开销。清朝领取俸禄的人员大体可分为3类——文官、武官和皇族宗室(即王爷、公主等人)。清雍正年间建立了养廉银制度,其中京官的养廉银由国库支出,一般很少,主要靠年俸,而外官的养廉银则要远高于其工资。
1,对雍正年间开始的养廉银制度,是个有效,实际性的改革,这是对古代薪俸制度改革的开始,收入由暗变明。
2,雍正年间的薪酬改革,是经过全面的调查,使官员收入表面化,抑制了贪污腐败行为的大面积发生,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3,也可以说是对历代王朝官员收入的改革,有目的的针对官员收入灰色化,通过发放养廉银基本满足官员的正常开支。减少和杜绝官员对外财的欲望与企图。
4,说的大的一点,是历代中国建立合理工资收入与廉政制度的开始。
古代中国当官就像老板开了一个公司,国家只给官员薪俸,收入极少,因此营业收入就这么多,根本无法养活自己的幕僚,随员,家庭,仆人,于是公司要想办法筹集资金养活自己,营业外收入,灰色收入就来了,这样官员就顺理成章用手中的权力换取金钱,比如陋规,谋私就成为常态。像官场现形记描述的那样。本来是正常需要的开支,必须通过非正常手段来获取,实际上一种鼓励灰色收入的制度。
所以说养廉银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廉政制度改革的开始,第一次全面填补制度的缺陷,意义非凡。
养廉银制度历史背景,起于清雍正年间,耗羡归公后实行。支发各官的养廉银,有一定的标准,首先是考虑到了各官地位的高低以及任所的事务繁简。除此之外,也还考虑到了其他的因素:一是照顾到了官员以往收受陋规的情况;二是照顾到了官员在养廉银外是否还有其他经费来源;三是照顾到了官员所在地区的富庶或贫瘠。但是,由于雍正年间的养廉银制度尚属创行阶段,各地官员的养廉银额不但差别很大,且多有变更。乾隆十二年(1747年)全国范围内进行了调整,成为定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养廉银并没有完全解决官员的生计问题,一般的京官并未有足够的银钱收入,所依赖的是地方言的冰敬与资敬,李慈铭在日
记中称:“京官贫不能自存,逢一外吏入都,皆考论年世乡谊,曲计攀援。”曾国落担任输林院检讨后,家书提到:“男目下光
景渐窘,恰有体银接续,冬下又望外官例寄灰资,今年尚可勉强支持。至明年则更难筹画。\"。
另一方面养廉银又助养官员的豪著,张集馨从道员升任按察使后进京载见的花费是:“别敞军机大臣,每处四百金,赛鹤汀不
收;上下两班童京,每位十六金,如有交情,或通信办折者,一百、八十金不等;六部尚书、总宪百金,侍郎、大九五十金,
上一篇:大学宿舍里的气氛不好,想考研,在外面租房子住,有必要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