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中国人的父母教育子女吃饭不许剩一粒米?
粮食,粒粒皆辛苦,谁知盘中餐为什么中国人的父母教育子女吃饭不许剩一粒米?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有人认为中国父母守旧,一切他们不习惯的行为都推到中国父母身上。似乎中国父母土的掉渣,一切传统都是与时代格格不入,只有现代青壮年才是潮头。其实传承优秀行为规范,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强大的像征,是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具体体现。离开了传承就失去了民族魂,只有对民族文化的提高才能彰显国家的强大。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题主有问题,笔者来回答。
这是国人的传统美德——节约精神。
贫穷的时候,我们要节约,吃得碗中不剩一粒米,富裕的时候,我们同样教育孩子这样做,并且贯彻到孩子的其它方面。
不只珍惜粮食来之不易,也是为了大自然,为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这种节约精神,我们将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丝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中国旧社会曾经的灾荒,成千上万人饿死,路有冻死骨,对粮食有着特殊的感情,从小教育孩子懂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告诉孩子粮食来之不易,要珍惜每一粒米,这是中国传统美德。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虽然现在日子好啦!不饿肚子啦,这种美德仍应坚持,不能丢!居安思危,粮食安全是立国之本,家里有粮心不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让孩子们谨记节约的道德品质,尊敬了粮食,也珍惜了劳动者辛勤地付出。
吃的是米,也珍藏了辛勤,认真,虔诚,尊重的品质。
小时候看到姥姥连碗都要舔干净的。理解她也不说什么,她喜欢是她的珍爱,不想去剥夺她灵性中的美。知道区别,也谨守一点节俭。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国自古是农耕文明发展起来的,农耕在古代是看天吃饭的,能有收获殊为不易。所以自古以来就有“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的诗篇。父母这样教育就很正常了。
在历史上国家分崩离析之际最受苦的是百姓,战火连天,土地荒芜,百姓没什么可吃的,饿死路边比比皆是。所以中国人对粮食的珍惜是刻在历史长河的骨子里的。吃饭就要碗盘干净,一粒米都要珍惜。
即便古代太平盛世,大多数人民还是没有自己的土地,只能租种地主的土地。那时候没有化肥,种子不好产量低,大多数收成还得交租,交税,剩下的才是自己吃。遇到收成不好的年岁,收成都不够交租交税的,就没什么剩下的可以自己吃了。粮食就是生命,几粒米可能救活一个要饿死的人。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感受到最后的饥荒,三年天灾,真的家家户户吃不饱,饿得水肿。那时候农村还是大集体时代,没什么吃的。大家吃地瓜秧,吃菜缨,就放一点粮食面掺着。就这样过活,活下来才是正道。珍惜粮食真的就是珍惜生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俗话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幸苦”中国是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而且这五千年一直是以农业国家立身的。在这五千年的历史中中国遭受了多少的朝代更迭,经历了多少的天灾人祸。
还记得我们小时候总觉得吃不饱饭,虽然现在物质条件好了很多,大家都觉得浪费什么的都不存在了。但你知道我国现在是全球最大粮食进口国吗?而最大粮食出口国是美国!
1949年以来中国粮食年产量以近5倍的速度增长,从1949年到2018年人均占有量从400多斤增加到900多斤。但根据资料显示2018年我国共进口粮食达到1.085亿吨。成了全球最大粮食进口国!
而且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我们更应该从小教育孩子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粮食为本。我们的祖辈父母经历过缺衣少食,忍饥挨饿的年代,所以更应该珍惜粮食。
上一篇:现在6月份能嫁接桃树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