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中国人的父母教育子女吃饭不许剩一粒米?
粮食,粒粒皆辛苦,谁知盘中餐为什么中国人的父母教育子女吃饭不许剩一粒米?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为自己是农村长大,所以在以前还没机械化的时候,全部靠人力来干,是非常辛苦的,自己也从小跟家人干农活,真是很辛苦!我从来不浪费任何食物,和其他东西,好好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为有一首特别深入骨髓的诗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知道从小就学的两句古诗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任何一个人都应珍惜粮食,珍惜粮食是每个人的做人准则,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因为没有粮食,人们就以野草、野菜充饥呀,生活是如此的艰难呀!每个人都应该爱惜粮食,粮食是我们的生命之源!不可弃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第一、从传统文化上讲,中国文化中就有惜物惜食的传统,《朱子家训》中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悯农》中说:“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可见传统文化对后世子孙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第二、从家庭教育上讲,“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教育子女吃饭不浪费一粒米,让子女从小就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可以影响孩子以后的人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国父母在教育子女中常常运用经典,学校教育同样也会如此,而作为社会教育的一部分,也倡导公序良俗,民风淳厚,因此一直以来,中华民族以善良、勤劳、节俭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实这已经不是一个动作或一种观点,而是文化属性,民族精神的印记和表达,也是真正高度文明的表现,世界唯一中国独有。
一、高贵的文明属性
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悠久,上下五千年形成了自己独特文明属性,我们的农耕文明辉煌,在长期靠天吃饭,与自然界的生存斗争中总结出了很多的经验,并刻进了我们的民族基因中,代代相传。在唐代的时候,就有李绅就有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名为《悯农二首·其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场景,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生活真挚的同理心,另一方面也传达了对劳动成果来之不易的感叹,引申出诗人对世人的需要珍惜劳动成果的呼吁,以及对一切浪费的愤懑和谴责,传达出令人震撼的说服力。
二、优秀的文化传统
生活中我们很容易发现,不仅仅是关于吃饭,还有关于穿衣、举止行为等有着各种“规矩”,除了口口相传外,有着众多的历史文献、经典、文学作品、戏曲等各种形式,为子孙后代所熟知。每每听到诵读的声音,看到类似的作品,内心油然而起的是那种亲切和熟悉,有一种到家了和可以依靠的感觉。遗憾的是面对如此优秀的文化传统,很多人开始不以为然,慢慢忘却甚至反对,本质是对优秀文化传统的丢失,传承的脱节和教育的失败,受西方外来糟粕的影响,崇尚个人主义,金钱至上,纸醉金迷,今朝有酒今朝醉,及时行乐的享乐主义等,被那些别有用心的人蛊惑利用,明明是优良传统,说成是刻板老套,跟不上时代发展,这是我们每个人需要警惕和反对的。就拿教育子女不许剩一粒米这种务实的传统来说,难道不比那些高喊绿色公益,保护地球等所谓的环保人士,在节省地球资源方面来得更落地、更细致、更能持久么?
三、文化的传承,教育的协同
中国文化有着众多的记载和传习,形式多样而丰富多彩,并通过各种形式传承下来,当之无愧地被喻为人类文明的瑰宝,令许多其它民族和国家的学者们感到震撼和羡慕。其独特文化的传承也反映在中国家庭教育的独特上。中国父母特别重视教育,喜欢讲“规矩”,善于把各种文化经典奉为教育的要义,这除了中国文化经典本身意境深远、文字表达优美外,更重要的是这些作品中多包含的中国人民长期以来总结积累的历史经验、教训和规律,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在学习很优秀传统的同时感受知识和文化的魅力,获得身心素养的全面熏陶和发展。教育本身就属于文化的一部分,无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是文化的某种表现形式,中国父母脱口而出的种种“规矩”,学校教育的文学作品,社会舆论的导向等,都构成了文化的迁移模糊和传承,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共同文化基因和理念,构成了一致性的教育环境,更有利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深刻的教育理念必然是深刻文化内涵运用,也许有的父母不能完整言明其深刻含义,甚至不能给予更多的解释,让子女难以理解或接受,产生所谓的代沟和冲突,其实那是家庭教育的方法问题,父母只要能注重方法上的与时俱进,比如重视子女的感受,少用家长权威等,那么如此优秀的文化传统没理由不被接受,子女的教育也能事倍功半。好的理念加上好的方法才有好的结果。如同本文的这首古诗,相信每个人中国人都能耳熟能详,不能完整背诵至少也能说个两三句或八九不离十,这就是家校社共育教育协同的力量。
上一篇:现在6月份能嫁接桃树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