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孩子总喜欢吃手,除了口欲期还有什么原因呢?
宝宝,孩子,长牙孩子总喜欢吃手,除了口欲期还有什么原因呢?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第二种:很显然是宝宝缺乏安全感的表现,最好的解决办法就关爱和陪伴,对小宝宝来说父母尤其是母亲的陪伴十分重要。
【方法】每天多抽出时间和他对视,让他在你爱的注视下放松,愉悦的与他聊天,陪他玩闹,给他讲绘本 ,当他吃手时和他的小手做游戏。
有些宝宝可能天生性格比较谨慎,显得怯懦、胆小,当来到陌生环境、见到陌生人、碰到一些剧烈的声响时,要多安抚宝宝,让他意识到你的存在,给予他安全感。
第三种:他养成了依赖吸允手指来进入睡眠的习惯
【方法】首先帮他找寻一个安抚物,将他的手指替换下来,可以是一个毛绒玩具,可以是一个喜欢的毯子、毛巾,也可以是妈妈的睡衣,给他前要放在母子之间一段时间,主要是为了沾染妈妈和他的味道。
其次,在他每次吃手时把这个东西给他抓在手里,渐渐改掉吃手的毛病,一开始他可能会抓一下然后放下继续吃起小手,不要着急循序渐进,一段时间后会起作用。
但他可能会因此很长一段时间依赖那个安抚物,不要强迫 也不要着急,随着宝宝长大,可以更多的讲道理,有更多关注的事情,这个问题慢慢的就会解决。
另外,可以借助绘本,来帮宝宝认识到吃手的危害,并找到戒除的方法。有一些这方面的绘本,比如《我不再吃手了》、《大拇指真好吃》
育儿不轻松,期待与您一道成长!
我是小小丁妈妈,很高兴与您分享!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1. 可能是“吸吮反射”
宝宝吃手,其实也并不是真的会咬、会吞咽,而只是一个“吸吮”动作。
这是婴儿的“吸吮反射”,这是一种原始反射,一般在宝宝3-4个月时逐渐消失,到6个月左右会从“吸吮”发展到“咀嚼”。
宝宝的吸吮,不仅表现在饥饿时,对奶头或奶嘴的吸吮,也表现在平时对周围物体的吸吮,比如经常吃被角、吃玩具、吃手等,这是正常的表现。
经常“吃手”也可以认为是“代表宝宝的智力发育良好”。
因为宝宝吃手的行为,是在大脑神经的支配下,口腔和面部的多处肌肉群协同作用才能完成的,因此如果宝宝能够灵活的完成吃手动作,就可以说明宝宝的神经系统发育良好。
2. 宝宝经历“口欲期”
蒙特梭利“儿童敏感期理论”中,有一条“口腔敏感期”,就是在这个时间段,宝宝会用嘴巴来感受周围物体,用嘴巴来获取信息,用嘴巴建立与外部的联系。
“口腔敏感期”的出现时间是在 4-12个月,在7-8个月最突出,大多持续到2岁,也有的宝宝会持续到3岁。
从3个月开始宝宝已经进入口欲期,主要表现就像前面说的,吃手、吃脚、吃玩具、吃被褥等,但只是啃,并不会吞咽,最常啃的就是自己的小手。
宝宝的这一行为看着简单机械,但有助于宝宝智力、认知和运动能力 的发育,有助锻炼宝宝“把东西放进嘴巴”的 精细动作和协调能力。
因而,从这点来说,家长也不必太担心和纠结这个问题,想吃手就让宝宝吃好了。
3. 可能是宝宝在“萌牙”
4-6个月的宝宝,会开始乳牙的萌出,有的出牙早的宝宝,会在4个月左右开始萌牙,那牙齿萌出的过程,会让宝宝感觉牙龈痒、痛,非常不舒服,因此宝宝会经常把手放进嘴里摩擦牙龈,缓解不适。
如果家长看到宝宝 总把一根手指塞进嘴里,仔细看宝宝是在用手指来回摩擦牙龈,那就是这种情况了。
4. 宝宝通过吃手“获得安慰”
在宝宝6个月前,培养宝宝的安全感非常重要,只有宝宝有足够的安全感,才可以更好的与家人建立联系,也利于健康发育。
有的妈妈会发现,自己不在宝宝身边时,宝宝会吃手更频繁,同时表情也显得焦虑不安,这说明宝宝可能是安全感不足。
总的来说,“宝宝喜欢吃手”是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宝妈不用过于担心;也不必纠结到底要不要让宝宝吃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4个月以后的话,可能是要长牙了,痒。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对于不同月龄的宝宝来说,出现吃手的原因也是不一样的。
1、2-3个月宝宝吃手
宝宝生后在2-3个月以后,就开始出现吃手的行为,家长可能觉得吃手不好,但是吃手其实是宝宝开始熟悉自己身体的一项指标,以开始探索世界的开端,家长无需刻意去干涉。倒是宝宝吃手时,会出现流口水的情况,是因为婴儿口腔浅而窄,吃手会刺激分泌更多的口水,而宝宝来不及吞咽,就会出现口水外流的情况,建议及时蘸干即可,以免引发宝宝口水疹。
2、4-12个月宝宝吃手
而对于4-12个月的宝宝来说,吃手则更可能是为了缓解出牙时痛痒的不适感。
宝宝最早4月龄进入出牙期,出牙时的疼痛感,会令宝宝多吮吸、啃咬,家长可以给宝宝准备些牙胶、磨牙棒多啃咬,有些牙胶中含有一些硅胶物质,冷藏后会有明显的舒缓作用,对于宝宝缓解出牙不适有很大的帮助。
3、1岁多宝宝吃手
如果宝宝已经1岁多了,甚至已经2-3岁了,仍然习惯吃手,那么很可能是由于无聊、饥饿、焦虑、疼痛等原因,这个时候的宝宝已经可以和家长有不同程度的交流了,那么家长可以适当的和宝宝沟通,是不是有不开心的事,或者最近经历了什么,良好的交流和沟通对于疏解宝宝的情绪,以及构成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帮助。
平时爸爸妈妈也要多和宝宝一起参加亲子活动,转移其注意力,父母的陪伴可以增加宝宝的安全感,也是后期养成良好性格至关重要的因素。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