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热榜,山东高考状元因屈从父母意愿,失踪20年,有何感想?
父母,孩子,南京大学热榜,山东高考状元因屈从父母意愿,失踪20年,有何感想?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这只是千千万万中国家庭的缩影
张来玉的家庭情况,也并非是一枝独秀,很多家庭都有存在同样的情况。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自古有之,现代父母的焦虑比以前有过之而无不及。有很多低学历、中途辍学成功的例子,但是比尔盖茨毕竟是少数,更多成功人士基本都是高学历。李彦宏北大毕业、俞敏洪北大毕业、马云杭州师范大学毕业。
哪个父母不希望孩子成功,当然会格外关注孩子的学业。“一谈作业鸡飞狗跳”,这是非常写实的一句话。有多少父母因为孩子的学业问题,和孩子产生强烈的亲子冲突。
父母总是认为孩子长不大,不敢放手,想紧紧握在手心里。在《小欢喜》中,陶虹饰演的妈妈就扮演了这样一个角色,女儿想考南京的大学,她却想让女儿留在身边,好对待她进行照顾。母亲的初衷是为了女儿好,将来有个照应,但是在孩子眼里却是控制,极力想逃出母亲的魔掌。
父母以为给予孩子提供丰厚的物质是最重要的,所以平时忙于工作,没有时间陪伴孩子,疏于和孩子沟通。
现在的孩子知识面非常广,接触信息量大,很容易和父母出现代沟问题,沟通不畅的问题也时有发生。父母又缺乏科学的教育理念,当无法解决沟通问题时,会选择逃避。与其沟通不愉快,还不如减少沟通相安无事。这样一来,沟通跟显得稀缺。
留给父母的除了惋惜,还有育儿目标的深思
现在来说,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矛盾不减反增,我们要对这些问题深深反思:
1、关于学业
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
学业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把学业看成是人生的唯一出路,我们必将受制于此,对孩子的要求会日益增多,当我们给孩子的压力大过他的承受能力时,他就会反抗。学习毕竟还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我们的逼迫,作用微乎其微,甚至是反作用。
归根结底,我们所关心的是孩子将来能否在这个社会立足。现在是个多元的社会,360行行行出状元,并不一定拘泥于高考的独木桥。
如果从小发现孩子的特长,培养个性化的能力,让他以自己的兴趣为方向,提高学习的内驱力,等孩子长大以后,我们将不必总是为孩子的学业纠结。
2、关于孩子的选择权
《父母的情绪影响孩子的一生》中说,父母必须给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间和时间,允许孩子有选择权、尝试权和犯错权,让孩子带着自由的心灵去探索未知世界。
父母一边嫌弃孩子没有独立自主的能力,过分依赖父母,一边又在替孩子做出各种决定,不允许孩子有自主选择机会。
父母所做的一切源于对孩子的不信任,源于不想承认孩子已经长大,粗暴干涉了孩子的自由。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在成长过程中一直渴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小到吃饭穿衣,达到升学谈恋爱。
孩子在不同时期,表现出独立能力的时候,我们应该为他鼓掌,而不是让孩子委曲求全的听命于父母。孩子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还是松开握在手中的风筝线,让他自由翱翔吧!
3、关于孩子的心理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共青团中央国际联络部发布的《中国青年发展报告》显示,我国17岁以下儿童青少年中,约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
除了学业,我们更应该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父母和孩子的交流似乎离了学习二字,就无话可谈,这很容易让孩子感到父母只关心他的学习,而不关心他本人。
这种情况下,孩子很容易感到孤独,不会把心里话告诉父母。因为他知道,他的求助只会招来父母的一句话“好好学习,不要胡思乱想!”
人都有七情六欲,孩子不是学习的机器,他也有各种情感,我们需要调整心态。如果我们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孩子何至于不愿意和父母沟通。
结语
孩子其实也很不容易,我们不要给孩子施加太多压力。平时多和孩子沟通,交流一些学习以外的事情,关心他的生活,让孩子感到家的温暖。当他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想到寻求父母的帮助,而不是走极端。
二胎宝妈,高级育婴师,个性化训练指导师,多平台原创作者。爱孩子、爱生活,愿与万千妈妈分享育儿经验,关注我,获取更多育儿知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中国寻亲》公益网站上,至今有这么一条寻亲信息,因为失踪者身份特殊,备受关注!
他叫张来玉,出生于1981年,身高181cm,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县高考理科状元,大学报考了南京大学,但是入学第一年就失踪了。
张来玉是家里的独生子,母亲退休前在纪委工作,父亲也在机关工作,家庭条件优越,令人羡慕。
更令人羡慕的则是张来玉的成绩,根据张来玉母亲的回忆,他从小就很听话,做事认真,性格略显内向,但与同学交往很好。他从小就热爱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中考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县里最好的高中。
到了高中,张来玉保持一贯的学习作风和领先优势,最终以优异的成绩,一举拿下济阳县理科高考状元在,最后被南京大学录取。
这样的成绩在别人看来是遥不可及的,但是张来玉并不满意,因为他的目标是北京大学,而不是南京大学!
张来玉想上北京大学,除了仰慕北京大学的名声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初恋在北京。高三时,张来玉认识了一个女生,女孩当年考上了北京一所高校,而张来玉并没有被北京的高校录取,所以他选择了复读。
在第二次高考前,张来玉和母亲商量,要考北京的大学,父母才知道他“谈朋友”了,但是,高考成绩出来之后,为了保险起见,父母和老师一起劝他报考南京大学,张来玉妥协了,而这个妥协,很可能成为他后来失踪的导火索。张来玉失踪后,有一位同学告诉他母亲,张来玉失踪前曾经收到那个女孩的分手信。
我们并不能确定张来玉失踪的具体原因,但是从他母亲的回忆中,可以看出这个家庭教育确实存在问题,而且犯了一个多数中国家庭都会犯的错误。
一、父母爱孩子,却不会和孩子沟通
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张来玉的母亲和孩子基本上没有什么沟通,孩子性格内向,父母没有有效的沟通,即便是沟通,也仅限于学习方面,所以当孩子失踪了,父母能掌握的信息都很少。
上一篇:孩子要不要上天价早教培训?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