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作为家长,你能接受体罚学生吗?你认为如何促进孩子更好学习?
孩子,家长,老师作为家长,你能接受体罚学生吗?你认为如何促进孩子更好学习?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接受体罚,因为师德水平参差不齐,伤到孩子身心也是大事。
抓孩子学习松紧适度,其实孩子学习主要是自己学,家长只能起到督促作用,。
我觉得家长用不到望子成龙,倒是可以因材施教,量体裁衣,拔苗助长使不得,教会孩子怎么做人,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这比学习更重要,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孩子学习也差不到哪里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体罚不是最终目的,更不是为了发泄自己的情绪。
体罚之前要想到这样几点:
1 怎么样打?
2 要打的多重?
3 在什么样时间更合适?
4 要让孩子知道你为什么要打他。
5 罚完以后孩子能知道自己的错处在哪里并且改正吗?
6 要让孩子知道父母是为了他好,并不是为了发泄脾气,苦口婆心,循循善诱
我的观点是应该。体罚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滥用体罚的家长往往是脾气一上来先打了再说,自己打爽了就行,而不告诉孩子为什么被打。而真正行之有效的体罚是通过适度的体罚,让孩子把害怕和危险的经历联系起来。我小时候用手指捅插座孔,被爸爸发现用小木棍敲手。年纪太小了根本不记得被打这件事,但是一直到小学毕业都对插座充满恐惧,我觉得这就是一次成功的体罚,孩子既没有因为肉体的疼痛而对家长产生记恨或恐惧的情绪,而对受到体罚的原因印象深刻。体罚的目的不就达到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感觉有时候适度的体罚也是很有必要的,但不能太过分。毕竟教育并不是靠体罚的方式取得成果的,不过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首先先给孩子约定好规则,触碰到红线,就按约定好的方式进行惩罚,不管是惩罚还是体罚,让孩子感觉到我们是关注他,重视他,为他好的,这样才会有好的效果,针尖对麦芒似的体罚,反而会激发孩子内心的不满,起了反作用。总而言之,对孩子要严慈并济,亲近他,关爱他,关注他,这样孩子才会相信我们。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答:现在的孩子对于家长来说都是宝,舍不得老师体罚等,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若孩子犯了错不进行惩戒,孩子以后会肆无忌惮,犯更大的错。
我们小时候就是挨尺子长大的,现在想想真好,错了有人指导,现在很少了,爱学不学,建议给每个老师配备一个戒尺,孩子不听话就通过打手心等方式适当惩戒。但是要把握好尺度就行了。
第二个问题: 可以给小孩子定个标准,考好学习认真,班级前几名等。达到目标就给奖励,假期旅游。没达到目标,惩罚扣奖。多和孩子交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能接受体罚学生,我认为家长用不到望子成龙,倒是可以因材施教,教会孩子怎么做人,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这比学习更重要。学习方面鼓励孩子要比体罚好的多,孩子自尊心比较重要,自尊心强有自信,孩子学习也差不到哪里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谢你的提问
对屡教不改的学生与孩子进行适度惩戒甚至体罚,不仅是必要的,也是最有效的手段。
在未成年人的世界,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与成人世界一样,有些情形下,光靠引导向善对于他们无济于事,在多次引导和劝阻无效的情形下,适度的惩戒,能使得他们心存一定的敬畏,让他们明辩行为的边界,懂得遵守规则,体会违背规则的后果,也能起到教育向善的效果。
巍巍在《我的老师》一文中叙述他的小学老师把教鞭高高地举了起来,轻轻地放了下去。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也曾给过一个玩劣学生一记耳光。这些所谓的体罚不仅没有受到指责,反而成了成功教育的典型案例。
某种意义上,适度的惩戒上是“以恶制恶”,它是一种正常的教育手段,也是一种教育艺术。
体罚的尺度与频率
对学生与孩子进行适度的惩戒甚至体罚,其前提是绝对不能损害身体和对人格进行污辱。
需要坚决反对暴力体罚和那些损害人格尊严的体罚,这些体罚不仅伤害到孩子的生理和身体健康,更是对精神的一种无形摧残。在这种体罚教育下成长的孩子,心灵完全是扭曲和变态的,他们长大成人以后,会将这种受到惩罚后的心灵阴影投射到其他人身上,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体罚作为一种最严厉的惩罚手段,也不可滥用,如果滥用,就丧失了它的威慑力。如同有些父母动辄就是几板子或几巴掌,打惯了,习以为常了,孩子对打也就没有了惧怕。孩子一旦对打失去了惧怕。“打”作为一种最严厉的惩罚手段也就丧失了它的威慑力。
上一篇:头条,有了帐号,就是自媒体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