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街亭的战略地位如此重要,诸葛亮为什么不派兵夺回?
街亭,蜀汉,蜀国街亭的战略地位如此重要,诸葛亮为什么不派兵夺回?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在诸葛亮北伐的过程中,第一次北伐和第五次北伐是两次极其重要的战争,第一次由于街亭的失守而导致蜀军全面溃败,第五次诸葛亮在五丈余魏国的军队交战数百日,终于因疾病而死。
街亭:粮草要道,易守难攻
为什么蜀军不夺回街亭呢?这个问题其实很好理解,首先我们在前面一直说北伐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缺粮食,而街亭是蜀国运粮的一个必经之路,或者说是一个重要的通道,所以一开始就失手了,对之后是有很大的影响的。
诸葛亮为什么对马谡又爱又恨,是因为这个人的性格,才华都符合诸葛亮的胃口,甚至想把他培养成自己的接班人。马谡为什么如此骄傲自负呢?其实我认为也不能全部怪他,因为街亭给他的印象就是易守难攻,事实上也确实是这样,只要防御的得当,一般人是不可能夺取这里的。可偏偏遇到了司马懿这个人,把街亭死死地围成一个圈,进退不得,马谡只能被迫突围。
我们不能说司马懿这个人狡诈,那是人家会打仗。而且在夺取了街亭之后,司马懿肯定不会像马谡那样来防守街亭,这也是诸葛亮为什么不愿意耗费庞大的兵力来占领这里的根本原因。
换句话说,粮食路不通了可以绕道走,但是为了这里而损失大量的兵力就是得不偿失的,因为蜀国已经失去了太多的士兵了。
诸葛亮:难以完成大业,但不负于人
诸葛亮可能没有小说中写的那么神,但是他为了自己匡复汉室的愿望,为了刘备的嘱托,为蜀国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同样是值得令人敬佩的。可惜天命难违,在他死后,蜀国终究是人才凋零,自保都困难,更不必说去夺回一个易守难攻的街亭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公元228年,诸葛亮上书后主刘禅《出师表》,陈述北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复兴汉室为己任。这就是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他的战略目标并不是攻占长安、洛阳,而是沿祁山西向,占领广大的雍凉地区。开始时,北伐形势一片大好,短短几个月,就占领了陇右的天水、南安、安定等郡,又得到了姜维。
这时,主动请缨守卫战略要地的马谡违背诸葛亮部署,被张郃击败,丢了街亭。诸葛亮只得退回汉中,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又回到魏国手中。那么诸葛亮之后的五出祁山为什么没有继续攻打战略要地街亭呢?下面根据《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中相关内容,结合自己的见解,简要分析如下。
首先,曹魏已有防备,重兵防守街亭及其周围,诸葛亮无可乘之机。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是在曹魏防线东移,陇右空虚的情况下进行的。当时东吴无论是人力、物力、军事装备都比蜀汉强的不是一点半点。因此,魏文帝曹丕和魏明帝曹睿将战略重心东移。
这时,诸葛亮抓住陇右空虚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发动了第一次北伐。在短短几个月就夺取了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占领了军事重地街亭。这时,曹魏才反应过来,曹睿任命司马懿为雍凉都督,全权负责针对蜀汉战区。曹魏的战争潜力是很强大的,迅速派出张颌率领五万大军,击败马谡,收复街亭。《三国演义》中云:
“马谡料守不住,只得驱残兵杀下山西逃奔。司马懿放条大路,让过马谡。”
此后,曹魏为了保障陇右安全,曹叡亲自坐镇长安,在街亭及列柳城驻扎了大量军队,可谓里三层,外三层。诸葛亮已经没有机会再次攻占街亭了。
其次,诸葛亮兵力捉襟见肘,无法分兵前去攻打街亭。演义中,诸葛亮每次北伐,多则十多万,少则数万。实际上,蜀汉人口稀少,大约九十多万,能凑出十万军队已经是其极限了。刘备夷陵之战中,被陆逊火烧连营八百里,实际虽然没有损失演义中的几十万军队,也使本就弱小的蜀汉元气大伤。《三国志》中记载:
炎兴元年,领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
如果诸葛亮不计代价,一味强攻街亭,得不偿失,只会白白消耗蜀汉的有限军队。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蜀汉自我伤亡太大,被魏军抓住机会,一举歼灭蜀军,严重还有亡国的风险。这就得不偿失了。向来用兵谨慎的诸葛亮是不会冒这种风险的。
最后,之后的北伐,街亭失去了战略要地,是一块“鸡肋”。第一次北伐,诸葛亮以长期占领天水、南安、安定三郡为跳板,扼守街亭要道,保护粮道不失,进而夺取大城市长安。当时,不只街亭丢失,周围的柳城也一并丢了,诸葛亮即使率领重兵,夺回张郃把守的街亭,意义也不大。孤零零的街亭守不住,也没啥实际意义。
第二次北伐,诸葛亮成效不大,还不如第一次的战果,没有到了街亭那儿。第三次北伐,诸葛亮进攻武都、阴平,街亭并不是兵家必争之地。之后的北伐,一直是和司马懿相持,司马懿非常谨慎,坚守不出,等到诸葛亮兵疲粮尽时,才和诸葛亮对战。因此,诸葛亮受困于司马懿的固守待援之策,一直无法突破,最后只能粮草殆尽,草草退兵。这时就算强攻街亭,也没啥实际意义。《三国演义》中云:
“忽使命赍诏至,言东吴三路入寇,朝廷正议命将抵敌,令懿等坚守勿战。懿受命已毕,深沟高垒,坚守不出。”
第六次出祁山,诸葛亮与司马懿僵持不下,无论诸葛亮怎么挑战,怎么羞辱司马懿,他就是不出战。最后,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长史杨仪只能无奈退兵。
总结:之后的这几次北伐,曹魏在街亭重兵防守,诸葛亮没有可乘之机,他的兵力捉襟见肘,还不足以强攻街亭。诸葛亮即使强攻下街亭,也守不住,反而徒增伤亡。诸葛亮为了复兴汉室江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永远纪念,永远缅怀。
如果觉得这篇文章还不错欢迎关注三国、分析三国、研讨三国,为您揭开三国未解之谜。
文/魁说历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街亭的位置很重要,也要看是谁守街亭,马谡失街亭,不等于司马懿也会丢了街亭,司马懿守在街亭,他肯定会吸取马谡失街亭的教训,部署好军队的营寨,又有强将张郃把守,蜀军肯定没那么容易打下来。魏军还有曹真的人马,魏军的人马多于蜀军。街亭是五路总口,一不小心蜀军可能就会陷入魏军的包围,所以,诸葛亮不会去干这种危险的事。
上一篇:头条适合做茶叶推广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