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西游记》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为什么?
西游记,悟空,唐僧《西游记》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为什么?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坚持就是胜利,因为唐僧师徒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现在来看中心思想应该是团队合作,师徒四人互相约束,各有各的长短,互相弥补,互相扶持,最后才能取得真经,这也是马云提到过的理想的团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是真君,我来回答。
《西游记》这本书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它是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这本书主要描写了唐僧与三个徒弟去西天取经的故事。
“小说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西游记正是把历史上所存在的唐玄奘去西天寻求佛教真经的故事所幻想化了。作者把各种稀奇古怪的奇幻故事都放在了取经的路上,并塑造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等等这样非常生动的人物形象,阐述了许多当时的思想,从而使这部书充满了艺术想象力,和浪漫主义的幻想色彩。作者描述事物十分生动、幽默,通过各种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局面与人民的思想,从而广泛流传下去。
明朝中期,社会经济虽繁荣,但政治日渐败坏,百姓生活困苦。吴承恩正是借助描写天上、人间与地下,揭露当时社会的腐败与上层统治的昏庸无能。其中人们幻想中神圣的天宫与地府,在吴承恩的笔下都有一丝腐败和歪风邪气。
在取经时,师徒三人遇见的妖怪中,人间的生物成精的都被孙悟空一一打死,可凡是和神仙有关的妖精,如太上老君看金炉和银炉的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三怪大鹏和如来佛有关系,太上老君的青牛下凡成精……对于这些胡作非为的妖精,每当孙悟空准备把它们消灭时,它们的亲人或主人都会以“降服”之名,把它们从危险中解救出来,好似忘记了它们所犯下的罪过,将它们带回上天,还让它们做官。当初唐太宗去世后在地府时,因为是判官的生前的皇帝,而判官又和魏征有着浓厚的情义,他们便私改生死簿,让唐太宗多活了二十年。
吴承恩正是通过许许多多的例子揭露了当时统治阶层的上下勾结和互相利用,和纵容部下残害人民的不良社会风气。此外,作者还通过种种事例揭露了上层统治阶层的品行恶劣。他在描写唐僧在收取真经时写到,佛祖因为唐僧没有“人事”从而给了他们无字真经,后在唐僧给阿傩紫金钵盂时,阿傩还“微微而笑”,被尊者说“不羞!不羞!”可他还拿着钵盂不放,这才给了他们有字真经。由此可见,佛祖心中也有贪婪之意。
作者在这本书里,对宗教也有着讽刺与嘲弄。文中的许多道士都是有些邪恶,有些竟是妖精所变化出的(可见西游记第四十五、六回),作者通过它们讽刺了迷信和巫术。作者在文中比较赞颂了佛教的神圣,可还在一些方面讽刺了它们。比如唐僧许多次都不让孙悟空打杀妖精,死守佛教“不杀生”理念,说“念念不忘善心”,甚至还给孙悟空念紧箍咒,可每一次都引来了危险,作者正是借助这样的一个事实揭露了佛教一些思想的不可信与它带来的后果。例如在文章最后,师徒四人经过了八十难,拿到了真经,可是如来为了满足佛教中的“九九归真”,竟让唐僧他们再次遇难。由此可见,佛教中的一些信念真是荒唐。
虽然作者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批判并讽刺了封建社会的腐败,可他并没有真正推翻这样的统治。如西游记第八十八回,作者把玉华国描写得国泰民安,玉华王“重爱黎民”,由此可见,作者正是十分向往这种国泰民安的生活,想要一个好君主来统治天下。而对于那些昏庸无能的坏君主,作者则是想要他们改邪归正,或是让好君主来统治。总之,作者并没有想彻底改变这个社会。
在本书中,吴承恩讽刺与批判宗教与神权,与此同时,作者也宣传了宗教的思想,例如文中“人心生一念,天地尽皆知。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这种思想贯彻了全文,如八十七回凤仙郡上官将斋天喂狗,口出秽言,玉帝便让该地三年无雨。而在九十七回中,因寇洪斋僧一万人,地藏王菩萨便延他阳寿纪。在文中,吴承恩还宣扬了宗教对于治国的帮助,如故事里许多国家和人民都信奉宗教。而西游记第四十五回中,孙悟空对车迟国国王说过:“望你把三教归一,也敬僧,也敬道,也养育人才。我保你江山永固。”这便可以说明。
《西游记》这本书中歌颂并赞扬了孙悟空这个具有反抗精神的神话英雄,作者把他塑造成一个十分大胆的人,有着强烈的斗争精神,他大闹天宫,闯地府,代表了作者发出了反抗封建社会及其思想的思想。孙悟空还是个极具正义感十分乐观的人,在取经路上,无论是法力多么强大的妖精他都不怕,迎难而上勇于斗争,即使在“阴阳两气瓶”中几乎丢失性命,可他还是想方设法逃了出来。作者就是用这样的一个人物来表示他想反抗邪恶势力的思想,并让读者深深地感受到孙悟空那种积极乐观、勇敢、机灵聪明的人物性格。但从另一方面看,孙悟空还是被困在了封建社会之中,虽然孙悟空敢于闹天宫,可因为如来、玉帝法力强大,孙悟空被压在了五指山下,后来,他为了能出来,便同意和唐僧去西天取经,于是就臣服在了天宫之下,作者便用这样的一个例子揭露了这种社会现实。
《西游记》中的唐僧是一个十分特殊的人物,与现实中不同,现实中的唐玄奘原本是勤学好问的,堪称法门之首,但在吴承恩的笔下,唐僧是一个十分软弱的人,在面临困难时,他好似一副“脓包”模样,他分不清好歹,不听孙悟空的劝告,反而抱怨,甚至还念“紧箍咒”来压制他,要吃过苦头才能清醒,是一个十分固执的人。但作者之所以这么描写他,是为了突出这篇文章的主题,突出孙悟空的品行,能更好地去表达吴承恩所想表达的反抗思想。
吴承恩所写的《西游记》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揭露并讽刺了一些社会现象,但由于他自身的局限性,便不能摆脱封建思想的禁锢,但还有一部分是值得我们学习探讨的。
上一篇:当医生必须要考医科大学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