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汉武帝茂陵修建对汉朝有何影响?
汉武帝,陵墓,西汉汉武帝茂陵修建对汉朝有何影响?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汉武帝茂陵修建对汉朝有何影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明确一点:厚葬是一种严重的走私行为!
汉武帝自建元二年开始修建茂陵,直到后元二年武帝身死才宣告结束,前后历时超过半个世纪。史书记载,为修建陵墓及添置陪葬品,武帝动用了三分之一的国库。由于陪葬品太多装满了整个陵墓,导致许多陪葬品甚至只能堆在陵园里。西汉末年,赤眉军打开陵园,成千上万人搬了几十天,所得竟然还不到总数的一半,可见,陵墓陪葬之丰厚!此举给西汉带来诸多不良影响。
1.导致产生严重的通货紧缩:通过经济学原理可以知道,货币的基本属性是促进商品流通。突然有大量货币(五铢钱)及拥有货币功能的物资(金银类、珠宝类等)大量退出流通领域,导致社会上货币流通数量不足,将会产生通货紧缩的风险。在通缩情况下,商品价值将大幅缩水,且商品流通效率大幅降低,部分产业将不得不采用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将严重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
2.导致严重的人力浪费:汉武帝最大的功劳就是北逐匈奴,打出了汉民族的威风。但战争也给自身带来严重的影响,天下可谓是民生凋敝。随着战争的结束,也到了可以休养生息发展国力的时候了。可大规模的修建茂陵,不知要把多少人力浪费在陵墓的建造和陪葬品的制作上面。以当时的社会背景,人力可以说是最宝贵的财富了,平白浪费掉,大大滞后了战后恢复的进程。
3.严重影响社会风气:上有所好,则下必有所效。汉武帝既然带来了厚葬的风气,那各有产阶级必将根据自身实力纷纷效仿,也会运用权力把自己的身后事料理的丰厚一些。一旦,厚葬成风,则大大加深了上面两条对国家带来的伤害。
厚葬是把人间的财富带去阴间享用,本质上和把一国的财富带去另一国享用没有什么区别,是一种严重的走私行为。汉武帝兴盛此风,不仅使西汉王朝逐步从兴盛走向没落,也影响了后续诸多朝代。应该认为茂陵的修建是汉武帝辉煌人生中并不光彩的一笔。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茂陵承载的不仅仅是汉武帝的灵柩,更是我大汉民族的生生不息的精神。茂陵的布局就是我大汉王朝追求“大一统”中央集权理想的完美象征。
武帝之前,西汉一直奉行“无为而治”,并以屈辱的“和亲政策”换来与凶奴的短暂和平!是汉武帝刘彻,北拒凶奴,南逐百越,内兴礼乐,外开边境,一举奠定了中华版图的雏形。同样是汉武帝刘彻,总揽英雄,驾驭豪杰,罢黜百家,大兴儒学,奠定了中华民族鼎立千秋的文化自信及前所未有的民族尊严!
有人说,茂陵庞大如山,耗时53年建造,陪葬奢华之极,劳民伤财,从而导致了西汉衰败。但个人认为,这与封建王朝“帝陵建造制度”有关,刘彻16岁登基,执政时间又长,超过半个世纪的建造及陪葬品的不断入陵,宏大与奢华在所难免,以他为后世子孙创建的丰功伟业比,他配的上这样的“宏大与奢华”。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据《汉书》记载,茂陵始建于公元前139年,即汉武帝即位后的第二年。等70多岁的汉武帝寿终后葬于茂陵的时候,这宏伟的帝王陵墓已经前后修建了半个多世纪,是中国帝王陵修建时长之最。甚至有人相信,汉武帝茂陵可以称之为“中国的金字塔”。
汉武帝下葬之日,拉随葬品的车队到达目的地后发现随葬品早已在之前的半个世纪里塞满陵墓,已经无法往里再放了。根据晋代人记载,起义军扒开汉武帝陵墓往外搬随葬品居然搬了足足三个多月也没搬完。
据《晋书》记载,汉武帝用天下赋税的三分之一用来修建陵墓以及征集随葬品,并向全国各地征集工匠等三千多人。如此庞大的规模让汉武帝陵墓修建成为国家级工程。而茂陵附近出土的建筑遗迹比如四神瓦当都极为奢华。
茂陵地宫的宏大更是令人瞠目,它是一个约六千平方米、深三十米的地下宫殿。按照汉代礼制,汉武帝身着金缕玉衣、棺椁是当时贵重的梓木,四周堆垒层层叠叠的上好柏木,这就是汉代帝王、诸侯王才享有的‘黄肠题凑’——是当时最高级的葬具。汉武帝黄肠题凑墓椁有多重回廊、规模庞大的便房等。根据勘探结果,外藏椁也是西汉帝陵中最多的。
如此奢华的墓葬,可想当时花了国库多少银子,再加上穷兵黩武远征匈奴,老百姓的生活可想而知,这就是到了后期,皇权旁落,民间那么多起义军的原因所在,老百姓造反的根源肯定是一口吃的都没有了,这些老百姓的赖以生存的物质都去了那里了,我估计一半进入了茂陵,汉武帝对于茂陵的奢华在一定根基上动摇了老百姓生存的条件,这等于就动摇了西汉政治统治的基石!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