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有人说西汉无隶书,作为书法爱好者你怎么看?
隶书,西汉,帛书有人说西汉无隶书,作为书法爱好者你怎么看?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有人说西汉无隶书,作为书法爱好者你怎么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悟空邀请!西汉是有隶书的,1973隶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有《春秋事语》、《战国纵横家书》、《天文气象杂占》《老子》甲本、《老子》乙本等。属西汉早期之物,这些帛书是文化典籍。
《老子》乙本,隶书风格较成熟,雍容敦厚,骨力内含。
《马王堆帛书》是由多人书,风格多样,有秀丽的、有质朴的、有苍劲老辣的。这些书体多介于篆隶之间,是由篆变隶的过渡阶段书体。
西汉隶书《阳泉使者舍熏炉铭》(见下图)。铭文13行凡47字,西汉。结体扁方、笔画圆润。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西汉有隶书。只是西汉隶书不繁荣,且留存下来的较少。
西汉在文化上仿照秦朝制度,书法上也大体相似。隶书始于秦代,属于古隶,在秦代之所以产生隶书,原因在于当时犯罪问题非常多,为了办理这些事情更简便,就创造了方便快写的文字,由于是监狱隶卒使用,所以叫隶书。
西汉初期,沿用古隶,直到西汉中期才发展成汉隶。
西汉的隶书,一般以竹简,木简为主。石刻还是沿用秦代制度以石刻篆字为主。
西汉比较有名的石刻以《五凤刻石》和《莱子候》为代表。
古隶《五凤刻石》
《五凤》两个年字竖画写的很长,笔法质朴圆浑。
《莱子候》字形被压缩偏扁,古朴妍丽。
西汉是隶书变革的时代,从古隶发展到汉隶,直至西汉末年定型,篆字逐渐被边缘化,为东汉隶书繁荣奠定了基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有人说:“西汉无隶书”,我想,下这个论断的人一定缺乏对书法史的了解。
我们不妨先了解隶书是怎么产生的?那么对于这个论断的正确与否就一目了然了。
隶书的产生
我们比较常见的隶书形态字体扁平、左右开张;横画大多左波右磔、蚕头燕尾;笔画粗细兼备、点画分明等。这些都是隶书最典型的特征,那么隶书到底是怎么产生的?不熟悉书法史的人只知道“汉隶”,殊不知还有“秦隶”。
一、秦隶
产生与秦朝的隶书叫“秦隶”,又叫佐书、分书、八分。
庾肩吾《书品》:“寻隶体发源秦时,隶人下坯程邈所作,始皇见而奇之。以奏事繁多,篆字难制,遂作此法,故曰隶书。”
也就是隶书的由来是“隶人”(监狱里的人)程邈所作,简化了篆书笔画,方便书写,逐渐开始应用,固曰“隶书”。
青川木牍
从目前的资料上看,最早出现隶书迹象的是1980从四川青川县出土的战国秦武王二年(公元前309年)的“木牍”——青川木牍。从大量出土的木牍、竹简和帛书中可以看到隶书的演变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或个人完成的。结构相对篆书更加简洁,线条活泼有粗细、波磔的变化。如甘肃天水放马滩秦简、云梦睡虎地秦简、里耶秦简等都是隶书的雏形。
二、汉隶
1.西汉
隶书的蜕变产生于西汉王朝初期,主要形式有石刻和简牍帛书。
这时候隶书的成熟度有了较大的提高,造型古朴、稚拙,有“体兼篆隶”之感。如《杨量买山地记》、《五凤二年刻石》、马王堆帛书《遗策》、《孙膑兵法》、《晏子春秋》、《孙子》、《老子》……
杨量买山地记
马王堆帛书《老子》
到了西汉末期,隶书的痕迹更加趋于成熟,代表作如河北定县40号汉墓出土的汉宣帝(公元前73年——公元前49年)时期的竹简。脱离了不少前期的古朴稚拙;点画俯仰呼应;风格端庄、整洁。
西汉的隶书虽然没有建立规范,但也为接下来的隶书的继续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东汉
东汉的隶书我们相对比较熟悉了,这时候隶书已经相当成熟,并成为官方字体。
很多经典碑刻就出现在这个时期,由于东汉实行厚葬,为歌功颂德而大兴碑刻。碑主要形式有“墓碑”、“功德碑”、“神庙碑”、“摩崖”、“石阙”、“石经”等等。
《曹全碑》局部
《石门颂》局部
此时的隶书风格多种多样,秀美华丽的如《曹全碑》、《史晨碑》;古朴稚拙的如《张迁碑》、《鲜于璜碑》;舒展宽博的如《石门颂》、《杨淮表记》。由清代伊秉绶、赵之谦、邓石如等大家兴起的“碑学”以来,这些碑帖都是取法最多的、应用最广泛的。碑帖的结合成为今天书法创新的突破口。
小结
所以,你还会认为西汉没有隶书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西汉有隶书。
隶书的形成和发展可细分为秦隶、西汉隶和八分三个阶段。先秦战国时期到西汉初期(汉武帝初年以前)为古隶阶段,西汉中期到东汉末期为今隶阶段。
“隶书者,篆之捷也”,说明隶书是快写的大篆。隶书是从大篆演变而来。
隶书萌芽于战国时期:字体的演变主要表现为篆书草化。字体结构仍为篆书,但字势已渐变为扁阔,笔画已出现波动感,这类书迹有春秋战国之际的晋楚两国墨迹。如《侯马盟书》《温县盟书》《楚帛书》《楚简书》。
隶书的过度期:“秦既用篆,奏事繁多,篆字难成,既令隶人佐书,曰隶字”。隶书本于民间,始于战国之秦,从大篆演变而来。1979年四川出土的战国时间的《青川木 牍》,篆书的圆曲形笔画已很少见,有明显的波挑之势,被文字学家认为是原始隶书,是古隶的鼻祖。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