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刘备以仁义为立足之本,请问现在还以“仁义”为本,还能立足吗?
仁义,刘备,百姓刘备以仁义为立足之本,请问现在还以“仁义”为本,还能立足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当然需要了。
有句话叫得民心者得天下。当时曹操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占尽了天时,孙权据有江东已经经历了三世,利用长江作为天堑易守难攻占尽地利,而刘备一无兵将二无城池,拿什么来与二人争呢?就是以仁义作为立足之本,老百姓都拥护他,这才占了人和最终三分天下。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越是现代这句话越是适用,远的不说就说最近的疫情之下不同国家的表现,中国虽说是最早公开发现疫情的国家,但是马上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以牺牲经济为代价换来的是疫情的有限控制,并且在这期间一切费用都由国家承担,处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观念,放眼世界哪个国家能做到这一点?而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为了眼下的经济利益不惜以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为代价,只顾眼前的发展和自己的选票,所以最终的结果是中国很快控制住疫情并且现在是万众一心的,无不处处体现着泱泱大国只风度。而形成鲜明对比的美国疫情恣意蔓延,人民怨声载道,总统都不得不靠不断的“甩锅”来转移注意力,这种情况人们下活下来都成问题还谈何发展?
当然,刘备也不是一味地只强调仁义,他也强调法制。在攻下西川之后,法正和诸葛亮拟好的特别体现宽刑爱民的法令就被刘备否决了,就是因为刘璋管理下的西川已经乱到不能再乱而人民心中没有法的概念,刘备就要反其道而行,所以后来西川在刘备管理下处处井井有条,人民能够安居乐业。
过去也好现在也罢,永远都要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但同时现在也是法制社会,只有宽民爱民的同时也让法制观念深入人心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仁义二字放在任何时代都有用。
但是,很多人曲解了仁义的含义,所以一败涂地。
所谓仁,绝非演义里面的妇人之仁。孙子兵法里面有为将五要,智信仁勇严。这里的仁,换着现在的词汇,个人觉得应该是体恤,而不是仁慈,宽容,放任。在工作或者创业路上,你体恤和尊重了你的员工,你的客户么,你的伙伴,乃至领导了么?
所谓义,绝非混混口中的江湖义气。义乃是道义。所谓道义,一分付出一分收获。你身边每个人如果感受到了这点,他们应该都会支持你,追随你。
很多老板,做事讲着仁义,但是,往往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本来员工该拿1万,却大张旗鼓的奖励800,还觉得自己对员工恩重如山。在平时请请客,吃吃喝喝,觉得自己特大方,员工客户不按自己要求就是忘本。这是仁义么?我个人认为不是。
今年疫情导致我们去年投入的项目血本无归。但是直到现在,所有员工都天天望着我起新的项目。有的跟了我11年,有的10年这些年他们也多次拒绝了别家的高薪厚职。而我几乎不请他们吃吃喝喝,偶尔聚聚也是路边摊。上个月问他们为啥,他们还是觉得,这些年,虽然没能发财,但是,从来没有少给他们一分。他们也看过许多老板,只有我不蒙他们。赚多少,他们应拿多少,他们觉得合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如今社会人心浮躁,刘备的那套,已经行不通了。相反曹操的那套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信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是肥星星,我来回答。仁义是立国之本,需要存在,对内需要以仁治国,太宗说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但是国家之间就不能完全用仁义一套了,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国家之间只有永远的利益。在新三国里,孔明有一句话很对啊,仁义是对人民的,而不能对诸侯的,跟他们要讲的是实力。
为什么战乱时期孔子的儒家思想施行不了?春秋时期的鲁国讲仁义讲礼节,还不时被灭了。国与国之间,实力才是真正的后盾!网友常说世界三大真理,东风、白杨、民兵。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何为“仁义”?
刘备大汉皇叔,礼贤下士,兼爱百姓,口碑传千里,使得一干人等誓死追随,可为仁义;
曹操宦官之后,品性有缺,屠杀百姓,挟持汉帝,亦可为仁义。
刘与曹俱为“仁义”之辈。
刘备之仁义为对下恩惠,更多体现在细节上;
曹操之仁义为大势宏愿,乱世当以杀止杀,“设使…无有孤,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是其写照。用“霹雳手段,菩萨心肠”形容曹操亦可。
不是“仁义”没用,要看你对“仁义”的理解及如何定义“仁义”。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