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方言消失之时,就是地方戏曲消亡之日。这样说对吗?
方言,戏曲,地方方言消失之时,就是地方戏曲消亡之日。这样说对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其实我个人不怎么认可,因为文化的流传在于老百姓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方言消失这是个假设题。不能说推广了普通话地方方言就消失了。现在很多人都在外地打工,他们到那个地方就学那个地方方言这样才能和当地人交流,久而久之他就成了当地人说当地的方言。回到老家还说老家话,他就会说两种方言。再加和外边交流多了普通话是必须会的。能听懂几种方言很正常。就像英语在欧美也分英式和美式吗?再一个同样的汉字因各地发音的声调不同,发出声音就不同。地方戏剧也跟地方方言的发音一样。方言消失我想看谁能等到方言消失。只能在那里假设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国的地方戏曲有很多,分散于全国各地,有不同民族的,更因为地方方言的差异,细分出很多。据统计,中国地方戏大概有300多种,是一种独特的传统文化!
这里不一一列举,仅仅摘录一些。北京的京剧,北京曲剧,北昆,西路评剧;河北乱弹,梆子和秧歌,评剧,哈哈腔;山西的凤台小戏,弦子腔,锣鼓杂戏;内蒙的漫瀚剧,二人台,内蒙大秧歌;吉林的二人转,黄龙戏;陕西的秦腔,汉调二黄,弦板腔,花鼓戏;江苏的昆曲,淮剧丁丁腔;安徽的黄梅戏,庐剧以及坠子戏,沙河调,含弓戏;上海的沪剧,滑稽戏;浙江的越剧,甬剧,温州昆曲还有黄岩乱弹;江西的赣剧,九江采茶戏,东河戏,宁河戏;福建的梨园戏,平讲戏,三角戏,竹马戏;海南琼剧;广西的桂剧,丝弦戏;湖南的湘剧巴陵戏等等,十分地多,有的一个省份里面,例如湖南,花鼓戏就有长沙花鼓戏,岳阳花鼓戏,常德花鼓戏,衡阳花鼓戏,邵阳花鼓戏,零陵花鼓戏等细分,说明戏曲的地方特色十分地浓厚,一般有别于流行全国的剧种,他流行于一定地区,凝结着某一区域的风俗,又会吸收当地的一些民间说唱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生活气息浓厚,为当地人民所喜爱!
比如瓯剧,是浙南一个城市温州的地方戏,前期是乱弹,知乎融合了徽调,滩黄,是一个多声腔剧中,又叫温州乱弹。再细致一点说,温州地区下属的一个县城,叫永嘉,有一个流派就是用它来命名的,叫作“永昆”,曲调跟苏州昆曲相似,却用的温州方言,一般人肯定是听不懂的。
再比如福建的歌仔戏,以闽南歌仔为基础,兴起在台湾,我去厦门的时候听过一次,语调挺好听的,但是完全不知道它唱的是什么!
这两个地方的语言也被网友戏称为鸟语,而温州话的难解程度在世界上都是有名的。记得有一部美国影视剧里就有这样的台词,“这是一种非常生僻的方言,叫温州话,中国人称它为恶魔之语”!~
实际上,侯宝林说过一段相声《戏剧与方言》,一共13分钟,就有各种调侃,北京的,山东的,山西的,上海的,绍兴的,苏州的,有是唱又是说的,热闹,也形象地让人知道,没有了方言,地方戏曲的特色也就没有了。
一个地方的方言也就是地方文化产生的基础和赖以生存的条件,有人说地方戏曲就是地方方言的忠实用户,这句话是十分精辟的。
第二节山西艺术节上,上党梆子《太行娘亲》就是开幕表演,之后晋剧名家的演唱,眉户,大同耍孩儿,孝义碗碗腔,都展示了三晋大地上的独有文化和厚重文化底蕴,接地气又出彩。真正地做到了,“看大戏,游山西”这样的文艺享受,让人在了解山西风光的同时,也让人了解到了山西的文化魅力!
作为一个不怎么称职的戏迷,京剧,越剧,黄梅戏偶尔会听一下,但是很多地方民间小调基本上连名字都是第一次听说!地方戏曲更提倡的是一种原乡意识!地方戏曲和一些民间艺术,技艺习俗的传承就带着地域性,尤其向方言这块,上了年纪再从头开始学习就比较困难一些!
如果一个地方的方言消失了,那地方戏曲又怎么会有当地特有文化的语言载体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方言是各地方区城的语言,由于没有官方正音,没有音标,没有象现代化的录音设备,方言是人与人交说通过口传自由发展传承,地方戏剧也是如此。使用全国通用的标准语普通话的同时,地方戏剧不会消失,而且可发扬光大,普通话不影响戏曲乐谱,也不会影响坐念唱打。唱和念用普通话更易传承和被大众接受,更具有特色和魅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也不能全对,比如我是安徽的可我特喜欢河南的豫剧
上一篇:这几个乾隆铜币值多少钱?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