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要对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有必要吗?
劳动教育,孩子,自己的为什么要对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有必要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教育主管部门可根据本地情况,开发地方教程。学校开辟场地,落实课程,注重学生动手实践。《劳动技术》课程中有做菜的内容,不要纸上谈兵,要让学生真正动手做,有的学校开展校园美食节,学生合作制作美食,邀请大家品尝评比,这就是很好的方式,也利于形成校园文化。有的学校,专门有一块菜地,由各班承包,学生种菜,种的蔬菜还可拿回家食用。让远离土地的孩子,获得耕种知识和动手能力。
日本学校就很注重孩子劳动能务的培养,他们用餐时,全部是学生自己取餐、分发,用完餐后还由学生做卫生,这就是很好劳动的锻炼和培养。
3.与社会力量合作,增加劳动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志愿者活动,常见的有学校组织学生去敬老院打扫卫生,给老人梳头、剪指甲,慰问老人。或者组织学生卖报纸捐款,组织学生做环保志愿者。
还可组织学生到生产线上去实地参观体验,把劳动与其他活动结合,丰富学生的社会阅历,也可起到很好的锻炼。
组织学生参加职业体验活动,有些主题教育基地有这样的项目。比如学做糕点师,自己尝试做一次糕点。
端午节邀请厨师到校,指导学生参加包粽子比赛,这样的活动既可弘扬传统文化,又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吃到香喷喷的粽子。
这样的活动很多,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对开展这样的活动要有一些要求,另一方面,学校要积极创设条件,落到实处,让学生得到劳动的锻炼和习惯的培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对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这完全是有必要的。我们经常说促进小朋友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的劳指的就是劳动,让小朋友多进行劳动锻炼,对他们进行劳动教育,我觉得对他们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
第一,适当的劳动教育,比如说:在家里面拖拖地,自己的衣服被子自己叠,帮家里洗碗扫地,可以锻炼他们的动手的能力和独立自主的能力,让他们再进入高中,大学,甚至毕业后进入社会里面,能很好的融入进集体大社会当中,让他们体会自己的事,自己做,不要形成依赖心理,可以让他们以后离开父母的身边时,有更好的生存能力。
第二,适当的体力劳动,比如:家在农村的,可以让他们下地试着干一干农活,在城市里的,也可以让他们帮环卫工人去扫一扫地,做做义工等等,这样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生活的艰难辛苦,了解父母们为了让他们过上更优越的生活,是怎样在默默的付出,让他们知道,应该懂得感恩父母。
第三,适当的劳动教育,说不定可以减少小朋友们沉迷网络和动画片的时间,在劳动中寻找到乐趣和意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对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非常必要。因为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实施劳动教育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第一、家庭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注重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鼓励孩子自觉参与、自己动手,随时随地、坚持不懈进行劳动,掌握洗衣做饭等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每年有针对性地学会1至2项生活技能。鼓励学校(家委会)和社区等组织开展学生生活技能展示活动。学生参加家务劳动和掌握生活技能的情况要按年度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鼓励孩子利用节假日参加各种社会劳动。家庭要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家长要通过日常生活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让孩子养成从小爱劳动的好习惯。
第二、学校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学校要切实承担劳动教育主体责任,明确实施机构和人员,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不得挤占、挪用劳动实践时间。明确学校劳动教育要求,着重引导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系统学习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根据学生身体发育情况,科学设计课内外劳动项目,采取灵活多样形式,激发学生劳动的内在需求和动力。统筹安排课内外时间,可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实施好劳动周,小学低中年级以校园劳动为主,小学高年级和中学可适当走向社会、参与集中劳动,高等学校要组织学生走向社会、以校外劳动锻炼为主。
第三、社会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支持作用。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资源,为劳动教育提供必要保障。各级政府部门要积极协调和引导企业公司、工厂农场等组织履行社会责任,开放实践场所,支持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参与新型服务性劳动,使学生与普通劳动者一起经历劳动过程。鼓励高新企业为学生体验现代科技条件下劳动实践新形态、新方式提供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以及各类公益基金会、社会福利组织要组织动员相关力量、搭建活动平台,共同支持学生深入城乡社区、福利院和公共场所等参加志愿服务,开展公益劳动,参与社区治理。
总之,小学低年级要注重围绕劳动意识的启蒙,让学生学习日常生活自理,感知劳动乐趣,知道人人都要劳动。小学中高年级要注重围绕卫生、劳动习惯养成,让学生做好个人清洁卫生,主动分担家务,适当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体会到劳动光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一篇:马云、马化腾、李彦宏、雷军,这些企业家这次疫情谁的贡献最大?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