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老人常说“夏不坐木,冬不坐石”,这是讲究养生吗?为什么?
石头,湿气,冬天老人常说“夏不坐木,冬不坐石”,这是讲究养生吗?为什么?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很多老人过世都在冬天,因为冬天天气寒冷,年老虚弱多病的人最容易出现疾病,一旦身体抵抗力下降,随之而来的一系列身体健康问题就会发生。所以说,冬天的时候不要坐在石头上,不管你身体多好,在寒冷的冬季坐在石头上,就是雪上加霜。尽管你只是觉得屁股冰冷一下,但是寒气已经侵入到你体内,因为你抵抗力好,你不知道而已。而寒气侵入到体内所造成的伤害,犹如一滴水进入大海,微乎其微,很渺小,但是积少成多,慢慢的开始伤害你的人体。因此,农村老人说的冬不坐石是有科学依据的,是结合了几代人的经验教训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很有科学根据。
以上所说:夏不坐木冬不坐石是农村人祖祖辈辈一代又一代人总结出来的养生保健知识。古人精通中医养生保健,总会用一些简单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农村俗语的魅力所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冬不坐石,夏不坐木”,这一则俗语和人的身体健康有关,俗语的含义很容易理解,冬天不要坐在石头上,而夏天不要坐在木头上。为什么有这样的说法呢?
“冬不坐石”是因为石头具有聚温性及传导性,在冬季十分寒凉,属阴邪,对人体有侵害。因为冬天气温低、霜深露重,石头凝结了冬日的寒气,人如果坐在冰冷的冰冷的石头上寒气会侵入体内,轻则易患感冒,重则破坏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中医认为,冬季养生应以敛阴护阳为根本,如果久坐石凳,寒凉侵入人体,会导致新陈代谢失调,尤其容易伤及肾脏。
“夏不坐木”是因为夏天气温高、湿度大,久置露天的木质椅凳,由于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虽然表面看上去是干燥的,但经太阳一晒,便会向外散发潮气,在上面坐久了,会诱发皮肤病、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中医认为,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湿邪重浊向下,容易伤害脾胃功能,导致消化不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只要是一个劳动者,就不会有那么多的讲究了,劳动人民如果累了就是“席地而坐”,什么“夏不坐木”、“冬不坐石”也未必长命百岁。
“烈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公子王孙、官宦之家、三公九卿可以“夏不坐木”、“夏不坐石”。
劳动者一天到晚累的臭死还有那么多讲究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没有科学道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夏天木头上细菌病毒较多易染病,冬天石头过凉易着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夏木潮湿,冬石发凉,对人身有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是的。夏不坐木,说的是夏天不要长时间坐在露天的木头上,因为夏天多雨,木头潮湿,坐在露天的木头上,时间长了,容易导致湿气侵入体内。冬不坐石,说的是冬天不要长时间坐在露天的石头上,因为天冷,石头凉,坐的时间长了,寒气会侵入体内。
这句话是一代一代的人总结和传承下来的养生经验,湿气和寒气都是侵害身体健康的大敌,所以“夏不坐木,冬不坐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有道理
上一篇:假如你到老年你们的儿女不孝敬你,你会去法院告他(她)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