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王莽篡汉和司马氏篡魏哪个在封建道德体系中更不堪?
王莽,司马,司马懿王莽篡汉和司马氏篡魏哪个在封建道德体系中更不堪?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
潜龙勿用 王莽的韬晦之路
哀帝即位后,其祖母定陶傅太后和丁姫崛起,风头力压王莽,而且有大臣弹劾他压制贬低傅太后和丁姫的尊号。哀帝念在王莽和太皇太后的亲属关系,只是遣返他回到自己的封国去生活,不准入京。
一切又回到从前的原点,有些人可能就此消沉,美其名曰“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王莽虽然表面上从此闭门不出,拒绝会客。当自己的二儿子王获杀死了奴仆后,极有表演天赋的王莽声泪俱下的痛斥其子,并逼他自杀了......
王莽竟然用儿子的生命博得同情的眼光,使得朝野震惊,他大义灭亲的举动征服了数万善良的百姓和官员上书替他奔走、聚众申冤,要求王莽主持朝政,面对汹汹輿情压力,无奈之下的哀帝只好以侍奉太皇太后为名,召他回京,故计重施的王莽,为了自己的“皇帝梦”,不惜牺牲自己的儿子(当时的法律对此并无严峻规定,死者家属也同意不予追究)
王莽出色的表演,又一次化险为夷,东山再起!
曲终人不见 江上数峰青王莽低调的回京,一年多后,哀帝驾崩,傅太后、丁太后早就长眠渭水之滨,哀帝无后,太皇太后王政君立即把皇帝的印玺(应该是传国玉玺吧)揣在自己的怀里,召来王莽。诏令尚书,把所有调集军队的符节,太监,亲兵都归王莽管制。一夜间,王莽执掌了国家大权。他下令处置了所有他认为应该处置的官员。即使太后反对也无效。
剪除异己的同时,王莽网罗人才,结成党羽。王莽在大奸似忠的潜伏下,抓住历史机遇,击败一个个对手,向皇位以4x100米速度冲去!
周公恐惧流言日 王莽谦恭未复时为了皇位,王莽继续扮演着忠臣角色,他的另一个儿子王宇,因为反对王莽的某些政策,并且密谋不轨,王莽毫无犹豫的毒死了囚于监狱的儿子。把自己的行为喻为周公之礼。自己的头上似乎闪烁着周公光环。
这一天终于来了,平帝病重,王莽开始具体行动了,在风水、占卜的名堂搞完后,示意党羽要太后下诏:“因新的君主还小,一定要有人受委托居君位摄政。我们冒死罪请求太后批准。”
太后下诏:“己阅,同意照此办理。”
居摄元年正月(公元6年)王莽正式上朝摄政。但是,四年后平帝就要亲政,而王莽以周公摄政的名义就应该结束了,言必称“周公之礼”的王莽用毒酒抢先结束了平帝的性命。在议立新君中,王莽立宣帝玄孙年仅二岁的刘婴为帝,还要用“尿不湿”的新君自然有奶妈照顾,王莽当机立断,紧锣密鼓地作新朝的“开业准备”......
绵阳市辖的梓潼县有一个叫哀章的人在长安上太学,知道王莽摄政,也许是心灵感应,用子虚乌有的封签书,上面说王莽要作高皇帝,是真命天子,将其装进铜箱子中,进呈仆射,仆射进呈王莽。
王莽果然戴上准备好的黄金王冠,并且敬畏而无奈的说:“我不敢不遵守天意呀,呵呵!”
始建国元年正月初一,王莽带领文武百官,捧着崭新刻制的皇太后印玺,上呈太皇太后,顺应符命,正式去掉汉朝的名号,史上最穷草根逆袭的漫长之路,终于到达胜利的终点。
司马昭之心 路人皆知雄霸天下的曹魏势力在司马懿“忍、等、狠”的厚黑学中,熬死了曹氏父子,他发动了“高平陵政变”,消除了曹爽的宗室势力,至此,司马集团在朝庭占有压倒性的优势。
司马懿之后,司马氏势力依然如日中天,权倾朝野,到了司马昭掌权更是气焰嚣张,曹操的曾孙女婿,著名的竹林七贤之首嵇康就是因为不与他们合作,以莫须有的罪名置于死地。
年轻的曹魏第四位皇帝曹髦是个热血青年,宁可玉碎不可改其白,他领着宫中的厨师、太监、担水工、杂役、保安,一路上高唱着祖宗谱写的乐府诗歌巜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向司马昭的晋王府“攻击前进!”
可怜的壮士曹髦一去不复返。司马昭虽然路人皆知他的野心,但是,由于他突然中风,去世前由大臣贾充力荐司马炎接替爵位。司马炎隐忍不发,立曹奐为帝。
魏元帝曹奂咸熙二年(265)十二月,司马炎下命令给小皇帝曹奐:“快点下来哈,咋个不醒板眼呢?”曹奐年幼,来不及回忆列祖列宗“人生几何?对酒当歌的豪迈人生。”用浓重的河南口音说:“没得事,我马上把这个有名无实的劳什子名号,不花一文钱转让费给你,呵呵,看你高兴得象个笑头和尚,”史称晋武帝,定都洛阳;三国的烽烟散尽,“是非成败转头空、空、空,空即是色!”杨慎猛喝一口浊酒,涕泪涟涟!
结束语
在历史的长河中,王莽的所谓新政只维持了十多年,就短命呜呼,而晋朝(东、西)虽然有一百六十多年历史,但是战乱频繁,人们陷入深深的绝望和灾难中。在皇权的支配下,不重视法律制度对权力的制约作用,更由于皇权的无规则更迭和组合,便为形形色色的野心家,阴谋家提供了倒行逆施的可乘之机。所以我们检讨历史,不应偏重于研究掌权者的个性和作风在当时的作用,而应该探讨如何从严密的法治来防止因皇权的争夺引发的悲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朝代发展到一定阶段,当皇权旁落之时,就会出现各种势力来分享皇权,而封建社会的皇权是至高无上没有制约的,所以当其他人分享皇权时,就很容易出现篡位的情况,这是历史上也是普遍现象,王莽和司马懿就是这样利用皇权旁落的时候通过一些手段来分享皇权的。
一、篡位的手段不同
王莽篡位是:道德掩盖之下的和平演变,司马懿篡位是:武力镇压之下的残酷屠杀,这是两者之间的根本区别。
虽然王莽与司马懿的目的是相同的,但是手段是不同的,王莽和司马懿同为封建社会出身士家大族的官僚子弟,但行为却有本质的区别,王莽是通过一系列的以儒家道德为掩盖,对外表现的为人恭俭、雅好儒术、礼贤下士、勤勤恳恳。
王莽篡汉
西汉末年的朝廷,自汉元帝、汉成帝到汉哀帝、汉平帝四任皇帝,一代是不如一代,朝廷的权力逐渐沦为以王政君为首的王氏外戚手中,整个王氏外戚贪赃枉法、骄奢淫逸,让整个朝廷看在眼中,但王莽却是王氏外戚中的一股清流,他身居高位却生活简朴,带头向天下倡导节俭,他带头捐出自己的家产救济灾民,赢得民心,这很容易让人对王莽寄予厚望,产生好感。
当王莽的权力越来越高时,与此相对应的王莽表现出相应的道德素质,王莽的行为产生了很大的迷惑性,让很大一部分人误以为王莽就是西汉的救世主,王莽甚至伪装到可以把自己犯法的亲生儿子都杀掉的地步,这种行为,普天之下,又有几天能够做到,都说虎毒不食子,王莽却拿自己儿子的法行为开刀,虽然牺牲了儿子,但为王莽赢得了天下人的好感,王莽就是这样用一系列的手段动作让自己的威望在西汉末年达到顶峰。
上一篇:和平精英该怎么玩?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