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古代权臣篡位风险极大,为什么不设计成君主立宪制度?
君主立宪,君主,权臣古代权臣篡位风险极大,为什么不设计成君主立宪制度?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英国光荣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反观中国的经济结构,我们长期以来实行一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保守性和封闭性是其主要特征,那么建立在这种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制度就只能是君主专制制度了。
综上所述,我们中国并不是不愿意建立君主立宪制,而是我们并没有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客观条件。在自然条件不具备的条件下,刻板地套用某种政治制度,只会带来历史悲剧,戊戌变法就是一个明显的证明。历史的发展,总会循着以往的轨迹前行,就算是今天民主程度相对较高的中国,我们仍然不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而是要保留了国家元首的地位,正是以上三点要素所决定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有时候是你没得选啊,权臣篡位,风险很大,权臣不篡位,风险更大,而且,皇帝这个位置的诱惑,是没有谁能抵挡的。
其实呢,中国古代是有你说的这种虚君政治的,比如东晋。
东晋的开国皇帝司马睿就是虚君政治的代表,他是在王导和江南士族的拥护下做的皇帝,实权在这些大士族手里,皇帝永远是他们家,但是基本没实权,几大士族轮流坐庄。
而魏晋南北朝的很多小国家,也是一样的类似于虚君政治。
而为什么有的权臣要篡位呢?一方面是皇位的诱惑太大了,谁都想做皇帝,
第二呢,比如霍光,他想不想篡位呢?肯定是想的,但是没有实力篡位啊,不得不做个权臣。
他明知道做权臣就是全家上断头台,但是,你在那个位置,通常是没得选的,前进一步就是皇位,进没办法进,退也没办法退,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如果你退,你做权臣这多年,得最多少人?不怕报复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基础条件不成熟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任何制度都有历史渊源,所谓的君主立宪制度也不例外!中国古代权臣无法往君主立宪制度转化,其原因个人以为有如下几个
1中国自古都是宰相执政的制度,即使到明朝发展为内阁宰辅制度。即使是有所博弈,也是君权,相权之间的博弈,而这个基础也是无法达成所谓君主立宪的!
2西方各国自罗马帝国时代就有类似议会的元老院制度,而东方各国只有草原民族才有类似的制度!而汉族中原政权,自古并没有类似的制度基础!本身也没有产生相关制度的土壤!
3中国古代是农耕文明,而西方文明仍然是部族文明!农耕文明的家族体系和西方部族文明的体系截然相反,所以即使有权臣也会更倾向于发展类似责任内阁的制度!如明朝的内阁,宋的枢密院等等!没必要搞什么君主立宪!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国情不一样。
从秦始皇统一全国,建立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开始,中国基本上就已经没有君主立宪的可能了。
在世界大部分地区,君主对臣子其实没啥绝对的约束力,听从君主是义务,而不是责任,利益相同时会听话,不同时则可以不鸟君主,甚至直接讨伐君主(英国国王和法国国王就因为加税被臣子杀了,日本天皇直接就是傀儡)
而在中国,君主对臣子有法理上的绝对约束力,臣子必须听从君主,君主掌控全国的一切。
在这种情况下,国外君主地位对臣子来说往往就没啥吸引力,与其杀了徒增恶名,不如留着当傀儡,或者集体利益的代表着,或者纷争的调停人(类似春秋战国的周天子)。而秦之后的中国则不行,谁都知道可以有一个世袭罔替的大位,可以号令一切,谁会不想争取呢?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中国出现了类似君主立宪的体制,君主也会认为自己应该掌握实权,首相之类的也会担心君主杀自己夺权。实际上纵观整个中国历史,恰恰是秦朝最偏像君主立宪,按历史记载秦始皇实施郡县等等国策都是召集群臣讨论得出的结论,而不是独断专行,秦朝宰相权利极大。而随着历史演变,中国则走向了不断削弱相权,分散臣子权利,加强君权的情况,和君主立宪越走越远,这恰恰说明了大位的吸引力,集权于一人的诱惑力有多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梁户超,杨度,在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曾设想中国应实行君主立宪制,但没有成功。
上一篇:劳务派遣公司如何运作?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