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汉武帝逼死卫太子是不是西汉衰败的开始?
汉武帝,太子,西汉汉武帝逼死卫太子是不是西汉衰败的开始?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三,西汉衰落始于元帝
汉元帝是西汉第十一位皇帝,汉宣帝刘询的长子,刘询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刘病已,太子刘据的孙子,巫蛊之祸的幸存者!刘询在位期间,匈奴俯首;严惩贪官,发展农业;建立西域都护府,称霸西域;政治清明,轻徭薄赋!创造了“昭宣中兴”的局面!但是非常可惜的是,汉元帝即位以后,远贤臣,重小人,而且信任宦官,政治思想幼稚,竟然天真的认为宦官没有家室,不会结党营私!结果被宦官玩弄于股掌之间,以致朝纲败坏,吏治腐败,把“昭宣”开创的辉煌局面毁于一旦,大汉自此陷入衰退!
所以说,西汉的衰落是从元帝开始!人们常说登上了高峰,也就是走下坡路的时候!任何时候都要居安思危,一个人如此,国家更要如此!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很明显不是,从卫太子刘据以往的言行来看,他算是个合格的君主。虽然身死但是并未损伤汉朝国力,只是丧失了一个合格的君主,而汉武帝之后立的昭帝也算是合格的,之后霍光扶立的宣帝更是将汉朝的国力推向了鼎盛,西汉衰败的开始应该是元帝、成帝时期,而后的汉哀帝、汉平帝都不过是傀儡罢了,西汉彻底衰落,直至王莽篡权建立“新”朝。
中国寺庙墙上的汉雕
卫太子刘据的死并未对汉朝的国力造成严重的损伤
首先要明白刘据并不是汉武帝逼死的,而是自杀的。刘据被捕后自杀,汉朝的确损失了一个合格的君主。刘据成年后,汉武帝每每巡游天下,便以国事交付太子刘据。太子为政宽厚,屡屡平反冤案,深得民心。是个合格的君主,但是由于汉武帝在位,太子并未掌握国政,兵权更是无法染指。
在巫蛊之祸中被江充、韩说等人诬陷后起兵反抗,导致被镇压,从这一过程来看,并非太子蓄意谋反,仅是情急之下的自卫行为,又因为太子并不掌握兵权的缘故,因此刘据所能集结的兵力相当有限,太子拥有自己的卫队,在得到皇后卫子夫的支持后加上了长乐宫的卫队,这两支卫队兵力虽然可以控制长安的宫室,但是要想控制整个地区,兵力是远远不够的。刘据曾试图控制北军,但是北军的监护使者任安不听调令。因此卫太子刘据根本没有实力颠覆政权,两军实力完全不对等,这场叛乱很快就被镇压下来了,,对汉朝国力的损耗也是有限的。
孤立的古代青铜马
继任的昭帝、宣帝弥补了贤能君主的损失
刘据死后,汉武帝立刘弗陵为太子,在霍光、金日磾、桑弘羊等辅政下,沿袭汉武帝后期政策,修养休息,加强北方戍防。汉昭帝时期实施了诸多爱民的措施,将汉武帝后期遗留的矛盾基本控制,扭转西汉王朝衰退趋势,开启了“昭宣中兴”的良好局面。
汉昭帝死后汉,大将军霍光曾迎立昌邑王刘贺为帝,但刘贺只做了二十七天皇帝,之后扶立刘病已登基为帝。大将军霍光主政时期,延续了昭帝时期的休养生息的政策,汉朝国力获得了提升;宣帝亲政后,重视选贤任能,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以“霸道”“王道”杂之为治国之道治理国家;之后又联合乌孙大破匈奴,汉匈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呼韩邪单于归降汉朝,又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汉宣帝时期是汉朝真正的鼎盛时期,综合国力最为强盛。
西汉文字砖
元帝、成帝时期是西汉的衰落时期
汉宣帝刘询曾经说过“乱我家者,太子也!”,因为汉元帝认为儒家学说是治理国家的正统思想甚至是唯一思想,指导思想的调整导致汉朝国力开始走上下坡路。在此指导思想下发生了昭君出塞的历史事件,和亲成为对匈奴的主要政策,元帝时期,外戚、宦官势力得到很大的发展,以至于成为西汉后期的严重危害。
汉成帝即位后,荒于酒色,外戚擅政,大政几乎全部为太后一族王氏掌握,王莽就是在此种情势之下走上领导岗位的,而汉哀帝在位仅七年就英年早逝,根本没法掌握君主的权力,继任的汉平帝就是个傀儡,此时王莽已经通过外戚身份掌握了最高权力。汉朝也就衰落下去了。
汉武帝的陵墓——茂陵
结语
汉朝初期选择采用黄老思想,执行与民生息的政策,一时间国力上升明显,因此有了文景之治,为汉武帝时期的对外战争打下坚实基础,而汉武帝时期的频繁战争导致国力消耗,昭宣中兴又选择休养生息的政策使得国力再次上升,而之后的元、成、哀、平四帝没有太多独到的治国政策,国力直线下降,以至于最后国内矛盾全面爆发,发生了王莽篡权和赤眉、绿林起义等事件,从这一过程去看整个西汉历史就知道卫太子刘据兵败自杀这一孤立事件并不会导致西汉国力衰落,因此说卫太子的死导致西汉衰落是不正确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权利这杯毒酒,喝了的有几人能善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穷兵黩武!掏空国家文景之治几十年的充足国库,搞得国疲民穷,盗贼风起!好大喜功,刻薄寡恩!大汉从汉武帝后半生就已经走下坡路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