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关于孩子学习方面是不是该各科都要学还是单学主课?
副科,主科,孩子关于孩子学习方面是不是该各科都要学还是单学主课?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教育系统的人都知道,各个学段每个学期都会组织期中、期末统考,毕业年级还要参加学业水平考试。期中考试一般由学校自己组织,其他几类考试由市县(区)教研室统一组织:统一阅卷,统一分析成绩,然后对所有学校、所有任课教师的成绩进行排名。区(县)教育局根据各学校的成绩排名情况纳入年度教育督导评估成绩当中;学校根据老师的教学成绩排名情况纳入教师的绩效考核当中。无论学校的督导评估成绩还是任课教师的绩效考核成绩都关乎着荣誉和经济利益,关乎着校领导的荣誉甚至“乌纱帽”。在这种情况下,参加统考科目的地位高于不参加统考的科目;分值高的科目优于分值低的科目就很正常了。
中小学课程的设置是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设置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课程设置应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当前我国中小学课程的设置应该是: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小学生都知道“语数英是三大主科;副科是品德、科学。因为期中期末考试只考语数英不考品德、科学,期末考试这五门都考,但是品德和科学才各占50分。”看来“主科”“副科”在小学阶段就已经划分清楚了,怪不得“主科”“副科”这么深入人心、根深蒂固呢。
小学生的这种“主科”“副科”意识会一直带到初中阶段。在初中学生和家长的眼里,语文、数学、英语仍然是雷打不动的三大主科,物理和化学在一定程度上也跻身到主科的行列,因为那句“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的顺口溜仍然如雷贯耳,不能不引起学生和家长的重视。剩下的政治、历史、地理、生物则成了不折不扣的“副科”。体育、音乐、美术、计算机等则为“副副科”了。
义务教育阶段让学生自选1-3门优势学科参加评价,其余参试科目作为参考,鼓励学生发掘自身的兴趣、方向和高度。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学生及家长需要尽快扭转“主科”“副科”的观念,要关注“副科”,从思想上重视“副科”的学习,不要再因“主副”之争影响到自家孩子将来的发展。说不定孩子未来从事的职业就是被你们曾经轻视的“副科”所属的领域。有时我和有些家长聊起孩子的学习,有的家长就说:孩子的主科学得还不错,就是副科学得不好,孩子不愿意背书。每当听到这种说法,我只能宽慰家长:让孩子抽时间多背背吧!
为什么孩子们不愿意学习“副科”,就是因为这几门学科被贴上了“副科”的标签。“主”和“副”的分量孩子们是能分清楚的,他们是打心眼里就没有瞧得上这些“副科”,自然不重视这些“副科”的学习。另外平时学校老师在言语中也强化了学生的这种“主副”的意识。有的“副科”老师认为自己教的科目无足轻重,自己也拿着不当回事,本来生动有趣的内容硬生生地被上成机械呆板、死记硬背的课堂,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何而来?“副科”的课堂成了放松课、休息课,不少学生交头接耳、做小动作,连最起码的课堂纪律都不能保证。
这种观念同样被学生的家长所接受,因为孩子能否升入重点初、高中、大学凭得也是小升初、中考、高考成绩。
每位学生和家长要客观地看待“主科”“副科”。主科和副科是在变化的。小学、初中的主科到高中也可能是决定孩子是否能考取大学(重点大学)的主科了。学生的优势学科的不确定性、可改变性和学科组合的复杂性,有利于打破教育功利和学科固化,弱化家长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强化孩子学习的主动性。
高中学生肩负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参加高考。目前全国高考多种模式并存,传统高考模式是“3+综合”,“3”是指语文、数学、外语,“综合”分成文科综合(政治、历史、地理)和理科综合(物理、化学、生物)。新高考模式有两种,一是“3+3”模式,第一个“3”指语文、数学、外语,第二个“3”是指从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六门科目中任选3科作为高考科目(有的省份还有信息技术);二是“3+1+2”模式,“3”指语文、数学、外语,“1”指从物理或者历史两科中任选1科作为高考科目,“2”指从化学、生物、政治、地理四门科目中任选2科作为高考科目。
从以上这几种高考模式来看,高中开设的九门文化课程都是高考科目。一旦成了高考科目,“主科”的1分和“副科”的1分含金量是一样的,都会计入自己的高考总成绩。很多高一新生入校后,由于存在“主科”“副科”的习惯认识,对高中课程的开设和选课走班感到有点懵,印象中的“副科”在高中竟然成了“主科”。
还有少数学生一时难以扭过这个弯,只认“三大主科”语文、数学、外语,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这三科的学习当中,不愿意花费时间去学习那些“副科”。还有一些学生在初中的时候本来很喜欢历史、地理、生物学科,但是由于是“副科”,喜欢的程度就打了折扣,尽力压减这些“副科”所占用的精力和时间,导致一些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固。到了高中准备选考地理或者生物时才发现自己竟然没有一点优势。假如在初中阶段不因“副科”标签的影响而压制自己的学习兴趣,说不定到了高中,这些昔日的“副科”都会成为自己的优势学科。
所说的副科,是升学考试不考的科目,但对个人来说:人生无副科,所以学校无副科。所以,对家长来说,目光不要只盯着短期的效益,应该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着眼于孩子的长远发展,考虑到孩子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在我的眼里,副科恰恰相反应该做为主科来教学。我们的学生未来应用最多的还是副科能力,所谓的主科也只不过是应试教育中得分多的学科而已。而是应试教育时间是有限的,孩子们的成长与生活时间是无限的。我们不能忽视所谓的副科教育。目前我国教育顶层设计已经发现了这个本末倒置的问题,教育改革正在逐步调这个问题。我国的教育方针的调整就能看到教育指向问题。所有,无论从什么角度考虑,我们都需要让学生们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才行。例如我家的孩子在小学三年级对科学很感兴趣,我们并没有因为科学是“副科”而阻止他对科学的学习,相反我们还给他报了一个有关科学小制作的兴趣班。因为我们知道通过科学小制作能够培养孩子科学探究意识,开发创造力的潜能,对孩子以后的发展十分有利。除此之外,我们没有因地理是“副科”而对其进行屏蔽。暑假前给孩子买了地球仪以及世界地形图和中国地形图。让孩子通过平时的观察和思考,对世界有一个宏观的印象,培养空间想象力和理解力,对孩子将来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