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原生家庭的伤害,长大后,心理的后遗症有什么?
家庭,父母,自己的原生家庭的伤害,长大后,心理的后遗症有什么?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涉及到新生家庭的方方面面,但又因人而异,因家庭而异。根据你的描述,可以看出,你在原声家庭中留下的原生情结有如下几个方面:
1.从小父母关系不好,经常吵架,会造成一个人的安全感不足;结婚后步入自己的新生家庭,会通过对另一半或对孩子的控制来疗愈自己;
2.父亲多次出轨;这个事件对你的影响是你会有对男人的不接纳,甚至痛恨,看不起,觉得他们可有可无;进而对另一半和异性相处时会比较敏感,害怕儿时母亲受到的伤害再次重演;
3,对婚姻的不信任,随时做好抽身而退的准备。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极大,给一个人造成的心理痛点也不尽相同,ta会带着这种伤痛在后续的生活中,找到合适的对象不断地进行自我疗愈,但也会不断地碰壁,再次受到伤害。要想从根本上进行疗愈,就是发现自己的心理痛点,并进行自我疗愈和成长!当一个人能量开始回到自己身上的时候,ta离自给自足也就不远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您好,我是现在先森,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喜欢的欢迎关注。
早期关系模式,影响到你现在的人际关系模式。
早期关系模式主要以原生家庭,养育者和被养育者之间的关系模式为主。 人际关系模式其实就是人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而这种行为方式也是性格的外在表现。
所以我们说到原生家庭的伤害,长大后,带来的心理的后遗症,其实可以理解为是性格上的缺失,父母行为方式影响孩子的性格,我之前有写过一篇关于《父母如何影响孩子性格?心理学告诉你模仿行为对性格传递的影响》的文章
,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
那原生家庭的伤害在性格上都表现为什么呢:
1、没有安全感。父母在吵架时,很容易会忽略孩子,孩子在父母吵架的时候,内心里是恐惧又无助,但是发现自己无能为力,安全感会渐渐缺失。这种感觉长期积蓄在孩子的心里,就会让以后孩子感觉特别的没有安全感。
2、缺乏自制力、喜欢自暴自弃。孩子最初的行为是通过模仿父母获得的,所以父母的行为对孩子影响非常大,不和睦的原生家庭,孩子就慢慢地变得容易冲动、缺乏自制力就像两个人吵架一样,一言不合就可以吵起来,对于孩子来说,自己在做事情的时候,也会像这样冲动,而且容易自暴自弃。
3、长大以后会容易缺乏亲密感和责任感。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还会影响孩子的交际,在孩子与人交往时,不敢跟别人亲密,怕受到伤害,从而缺乏亲密感。不仅如此,而且这样长大之后还容易走极端,个性比较任性,不喜欢负责任,缺乏责任感。
原生家庭这种伤害其实一直存在,可能追溯到父辈、祖辈甚至更长远的时间开始,它生生不息、绵延不绝,施害者同时也是受害者,他们又找谁来偿还?带着伤害成长,这或许才是生命的基本真相。
在原生家庭遭受的伤害,也难以从亲密关系和亲子关系中获得代偿。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局限,再亲密的人也无法完全站在你的角度,满足你的需求。
我们要接受和尊重生命本身的模样,包括我们伤痕累累而无法修复的心灵。只有这样,伤害会发挥更多积极意义。因为受过伤,我们会更敏感,更容易认知到自身的局限性,更容易去纠正行为的偏差。这些积极意义会让我们更容易与人相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问题问的好,其实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这种原生家庭的伤害,对孩子的影响真的真的非常大。当然了就是家庭良好的教育的影响也是非常大,所以正确的观念引导非常重要。
我自己就是应该,算是原生家庭的伤害很大。在我小的时候,在我的内心,只认母亲的,对父亲是非常仇恨。甚至想过就是离家出走以后就再也不会回到那个家庭。
后面就是再大一点的时候,虽然没有小时候那么痛恨,也是思维上觉得我不会养他,也不会给他买酒喝。就是不会孝顺我的父亲,甚至也不想结婚。
观念的改变,在这一点我是非常感恩我的母亲,虽然我从小就是也看着我母亲受到了种种的不公的待遇,父亲对她的冷漠与伤害。对我的冷漠与暴力。
但是母亲一直很慈悲,她的意思就是不要去被他人的情绪所影响,最重要就是要走好自己人生的道路。不管别人怎么对你,你都要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人。不要贪小便宜,贪小便宜吃大亏。
怎么说呢?后面当我结婚,又有了孩子之后,经历了生死离别通过佛法的学习,就把这个对父亲的仇恨啊,慢慢就放下了。甚至就是最近10年我们关系也慢慢的改变了,有的时候父亲也会关心到我。
所以说原生家庭的孩子如果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的情况下,不光是心理上会出现问题,行为、处事,婚姻、工作,都会受到很严重的影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您好,我是心理学研究僧,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需要了解更多心理学知识,可以点下关注。
幸福的童年可以治愈你的一生, 不幸的童年需要用一生去治愈。
从弗洛伊德关于人格与本能理论提到了原生家庭对个人人格形成的影响,潜意识折射出来的世界观,也和一个人幼年时期的经历密不可分。
童年的经历也是一个人人格塑造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没有得到足够的来自家庭双亲的爱,就没有得到所需要的感情链接,这种情感匮乏会伴随一生。长大以后往往性格上没安全感、悲观焦虑、不懂得拒绝,在进入恋爱这样的亲密关系之后,会表现的更加彻底。
上一篇:孝感到佳木斯能在天津转车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