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你是如何教育青春期叛逆的孩子?
孩子,叛逆,自己的你是如何教育青春期叛逆的孩子?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1.自我形象问题
自我形象低的青少年会出现自恨的心理,不愿意参加群体活动,在人际交往上不活跃,很在意别人的对自己的看法,在学业上表现欠佳。
自我形象低的原因包括:
(1)缺乏家长的关心与肯定,家长常常拿他们与“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
(2)某方面的欠缺与不足,在比较重产生落差,或者被别人嘲笑。
(3)父母的自我形象也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如“我们穷”、“天生下等人”等字眼,会让孩子产生自卑情绪。
所以家长需要给孩子适当的鼓励以及在物质上适当的供应。为孩子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
2.人生目标问题
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就像是一个小大人,想要自我决定一切事物,又没有足够能力可以支撑他可以决定的内容。需要家长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3.亲子关系问题
父母一味地苛责,在这一时期亲子关系也会面临紧张或者破裂,家长需要学会树立界限和选择,界限和原则范围内的事情让孩子自由选择,界限外的要严厉禁止,比如孩子想吸毒等行为。
4.网络成瘾问题
新时代得青少年,生活在诱惑诸多的世界里,一味的禁止让孩子不玩游戏,也不可能,可以提前计划商量,每天玩游戏得时间,父母甚至可以陪同孩子一起玩,顺便了解孩子对待网络的态度,提前杜绝孩子网络上瘾。
5.两性关系问题
早恋也是青少年的代名词,很多影视剧也在呈现狗血的恋爱,如果一个女孩从出生到青少年时期,得到的父爱比较充足的话。她是不会早恋的。所以,丈夫要留一部分时间给家庭。男孩亦反之。早恋问题的产生,多半和问题的家庭有关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在父母教育子女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类似的情况。当孩子慢慢长大,特别是八九岁之后,家长会发现,孩子不像以前那样听话了,喜欢顶嘴、较劲。经常跟父母唱反调,脾气也越来越暴躁。
儿童期的逆反行为给家长带来了很大的烦恼与困惑,那么,到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从儿童自身、家庭两个方面来探讨一下儿童逆反行为发生的原因。
首先,从儿童自身来说,这些都是儿童心理正常的发展过程。随着孩子的成长,身体各方面的技能都有了很大的发展,运动能力和协调能力已渐趋成熟,语言和思维能力也有了巨大的飞跃和突破,这使得他们具有了独立活动的能力。同时,随着年龄的增大,儿童的自我意识也迅速发展,他们已经能够将自己和环境区分开来,将自己看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了,并且能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控制了。他们开始用自己的眼睛来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头脑来探索世界,评价周围的事物,而不再像以前那样完全相信父母的话了。
自我意识的发展,也使儿童出现了自我控制,他们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适当的调节,以适应环境的要求。同时他们也希望对环境具有一种控制感,能够对他人、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而不只是被动地遵从父母、老师和成人的安排。他们希望成人将他们看成是一个独立的、成熟的个体,尊重他们的意见、想法。为了显示自己的力量,他们通常就会以一种与成人的要求相反的方式来行动,以此来突出自己的重要性。
然而,很多做家长却没有意识到孩子身上发生的这些急剧的、显著的变化,没有意识到孩子对独立性的需求和对尊重的渴望,没有随着孩子的成长而成长,不能够根据孩子的变化对自己的教养方式作出相应的调整,这样自然会产生很多问题。产生逆反行为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各个孩子的情况也不完全一样,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八九岁的儿童各方面的机能逐渐成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理能力。但是很多家长仍然觉得孩子还小,什么事情都做不好,担心他们会犯错误。因此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饮食起居安排得井井有条,生活学习娱乐面面俱到。孩子吃什么东西,穿什么衣服,看什么电视节目,选择什么课外读物,与什么样的同伴交往,闲暇时间怎么安排,什么时间睡觉等等这些细节问题,家长都一一过问,孩子没有一点自主空间,什么事情都得听父母的安排,什么事情都处于父母的监控之下。家长一发现孩子有什么事情做得不够好,就唠唠叨叨,时间一长,孩子自然会生出厌烦情绪。
儿童由于自身知识经验的缺乏和自我调控能力的不足,经常会在无意中犯一些过失性的错误。很多孩子犯了错误后能够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妥,产生内疚心理,并下决心改正。这个时候如果能够正确地进行引导,这些错误反而能够成为孩子发展的催化剂。但很多家长在这个时候往往表现得不够冷静和理智,他们对孩子的错误过于敏感,一旦发现孩子犯错,就对孩子进行严厉的批评,甚至打骂孩子。有很多家长不懂得批评的艺术,不给孩子面子,当着外人的面批评孩子,使孩子在外人面前抬不起头来。有的家长批评的时候爱拿别的孩子跟自己的孩子比较,数落自己孩子的不是,讽刺、挖苦孩子。一味地批评,会伤害孩子的自尊,使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受到威胁,长期下去,必然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消极的影响,要么使他们产生自卑、内疚的情绪,变得郁郁寡欢,要么就会产生逆反行为。
通常,儿童的自我意识很强,他们希望成人把他们当作一个平等的个体来对待,尊重他们的意见和想法。然而,很多父母却不了解孩子的这种心理,经常以命令的口吻跟孩子说话,动不动就训斥、责骂孩子。对孩子的不同意见,家长不能够有效地说服引导,提出的理由经常在逻辑上、理性上站不住脚,却一味地要孩子服从,压制孩子的不同意见。那些个性很强的孩子会觉得父母在以他们的权威压制自己,他们会以反抗来显示自己的力量。
有的家长教育孩子时很随意,没有统一的行为标准,在一种情况下要求孩子这样做,在另外一种情况下又要求孩子那样做。孩子不知道到底怎样做才是正确的,为什么要这么做。另外一些家长对自己的要求和对孩子的要求不一致,经常要求孩子做这做那,而自己却不能够做到,或者不让孩子做的事情自己却经常做。试想一下,你自己兴致勃勃地欣赏电视节目,却不许孩子看电视,逼着孩子做作业,孩子能服气吗,能不顶嘴吗?
有的父母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关心孩子,孩子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但又不能以正常的途径来解决这个问题,就只好诉诸问题行为。父母一旦发现孩子有这些不良行为,自然而然地会对孩子给予更多的关注,即使父母批评、斥责孩子,孩子也会因为父母对自己的关注而高兴。这个时候父母的批评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正强化,父母越关注孩子的逆反行为,孩子的逆反行为就越多。
上一篇:孩子学说话什么时候最好?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