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真正地让孩子认同:我们可以赢也输的起?
孩子,自己的,输了如何真正地让孩子认同:我们可以赢也输的起?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2.做孩子的领路人。
挫折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为了挫折教育而教育。也不要拿成人的标准来衡量孩子,我们会做的事其实都是超越孩子水平的一大截。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我们只要领先他们半步,带领着孩子成长。
面对输不起的孩子,家长一定要保持平静,让孩子得到我们的关爱,告诉他们输了其实也没有什么事,重在总结失败的经验,让自己成为自信,自强的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论是哪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一颗想赢的心。不管是比赛、游戏,还是日常生活中,即使是在吃饭时大人的一句“你看,xxx吃得比你还快哦!”孩子就会加快进食速度,只因为他们不想输。或许“赢”并不会给他们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奖励,但是他们就是不!想!输!
孩子“不想输,只想赢”——很正常,赢的感觉非常棒,没有人喜欢输,这是儿童时期必然会经历的一个阶段,也是人类丛林进化过程中的一个基因。但没有人会一直赢,也不是任何场合都以“输/赢”来定性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把“体育精神”教给孩子,帮助他们学会调适自己的心情及想法,坦然面对不太愉快的逆境,而且能够有重新来过的勇气。
那我们如何让孩子正确面对输赢呢
帮助孩子疏导情绪
孩子输了就情绪时, 此时可以问问孩子心里的感受。帮助他表达出来,让他认识自己现在的情绪。
父母可以说:“孩子,我知道输了让你感到非常的生气,也有些难过?”让孩子感觉到父母是能够理解他的,不会因为输了责备他,这时候再支持孩子。
这样一来,既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情绪发生,也感受到来自妈妈的理解和接纳,一般这样下来孩子的情绪会缓和很多,至少不会更激烈。
带孩子分析原因,寻找解决办法
当孩子能正确看待输赢时,接下来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锻炼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家长可以先带着孩子分析“输”的原因,考试没考好是因为题做得不够多、还是基础知识不牢固,将孩子的注意力从关注输赢这个结果转移到解决实际问题上来。找准原因之后,开始和孩子商量着制定解决办法,对症下药。
例如,如果是题做得不够多,就一起去买一本额外的题集,利用课下时间多做题,多巩固,熟悉各种题型。
鼓励孩子用实际行动、用更多的努力,来获得更好的结果。
这样的过程,其实就是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提高挫折商的过程:面对挫折和失败,他不会长时间沉溺于由此产生的负面情绪中,自暴自弃,而是会以一种更大的格局,从困境中跳出来,重在思考解决办法,思考自己接下来该采取怎样的行动。这样一种不被“输”所局限,能够理智地看清事实本质,并能采取相应行动的高挫折商,是孩子内心强大的体现,也是孩子未来能够赢的关键。
让孩子明白“享受过程”比“赢得胜利” 更重要
“得”与“失”都是成长的必要经验,对孩子有着正面且重要的意义。因此,建议父母在鼓励孩子争取荣誉时,重点放在努力的过程,而不只是结果。父母若能培养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努力、尽力、专注地投入,并完成学习的“态度”,欣赏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所做的努力,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孩子达到特定的目标,这样的引导过程,将会让孩子更乐于挑战新事物,且能产生不怕挫败的勇气!
家长要引导孩子关注比赛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哦,妈妈需要告诉你,不管输和赢,我都是爱你的,因为觉得你在这个过程中已经很努力地去做自己能做到的那些事情。看见你敢于参与的这种勇气,妈妈就爱你。”通过这样的言辞,孩子感受到了爱和认同,感受到过程的重要,他就把怕输的情绪渐渐淡化和转化了。
孩子会在意输赢,有部分原因是在于家长的态度。家长可能在某些事情上确实比较在乎孩子的表现,孩子因为爱我们,他能够感受到家长的期望,并且也渴望达成,那么外在就会呈现出在乎输赢。
其实,只有我们自己接受「输不起」是一件正常的事,才可以一步一步帮助孩子积累足够的能量,更好地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评价。我们需要帮助孩子建构输赢的价值观:在过程中是否积极努力、是否有进步、是否享受其中的乐趣,家长可以对此加以表扬。
我们无法当孩子一生的保护伞,唯独教会他们,能独立在世间的风雨中奔跑,在人生的丛林中顽强生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让他成为富二代
上一篇:为什么网络平台出现老师的信息,大家都那么热心的评论和回答?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