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秦始皇焚书坑儒与乾隆修四库全书,哪个对古籍文献的损害更大?
乾隆,四库全书,始皇秦始皇焚书坑儒与乾隆修四库全书,哪个对古籍文献的损害更大?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修书危害更大
秦始皇只是焚书,也就是将书毁灭。这样的情况下,一些书可能会被保留下来,而且一部分书也可能从以前的一些墓葬中发现,类似现在的考古。
而修书是整体的对书进行篡改,这样的篡改,虽然没有彻底毁灭书,但会出现一大堆真假难辨的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先说两者为什么这么做。都是为了统治,统一思想,统一集权。
第二:秦始皇之所以要采取焚书坑儒这样坚决镇压的措施,因为这批反动儒生相互勾结,他们造谣惑众,对新建立的统一的地主阶级政权体制大肆攻击,同时制造反动舆论,搞阴谋诡计。烧了绝大多数除了法家之外,各派的书籍,尤其是儒家的,包括你说的《春秋》、《左传》等等。没有被烧的类目有占卜、农业、医学之类。
乾隆初年,学者周水年提出\"儒藏说\",主张把儒家著作集中在一起,供人借阅。此说得到社会的广泛响应,这是编纂《四库全书》的初衷!但是到最后为了统一文人思想毁掉了很多古籍文献,整个乾隆时期,共焚毁各种图书70万卷之多。并出现了文字狱。在此期间大清还系统的对明代档案进行了销毁。明代档案仅三千余件,主要是天启、崇祯朝兵部档案,也有少量洪武、永乐、宣德、成化、正德、嘉靖、隆庆、万历、泰昌朝的官方文书。其余估计不少于1000万份明代档案,已经全部被销毁了。除了销毁书籍和档案外,大清还系统的对残存书籍和档案,进行篡改。
第三:从夏朝到秦朝1800年的历史,那么从夏到乾隆3660年的历史。
这样看来从毁掉各方古籍文献体量来说乾隆修四库全书对古籍文献的危害更大一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先说结论:秦始皇焚书坑儒危害更大。
秦始皇焚书坑儒,直接导致了儒学发展受到极大压制,文字典籍几乎消失,一时间儒学学者销声匿迹。直到秦亡,才能在社会上活动。由于文字典籍消失,导致汉初官府重新整理各家私学,形成今文经学官学。后来在民间搜集出用六国文字书写的古文经学。两派之间风格各异,互相诋毁,这种内部矛盾一直发展到今天。
此外,秦始皇使用暴力镇压舆论的手段,也被后世所效仿,影响极坏。
乾隆修四库全书,重在保存古籍,宣扬文治。对中国文化的正面意义更大。是古代最大的类书。在修书过程中,确实删除销毁了一批不利于清朝统治的书籍,但从文化整体上,危害有限。因为针对的只是文化典籍中的极小部分。
从后世的反馈来看,焚书坑儒影响远大于乾隆修书删书,成语流传就是一例。
当然,恶劣影响二者都有的,不能因为有大小之别而轻视。都是封建统治者为一己之见,而危害中国文化的行为,应该抵制或者否定。
手机答题,上图不便。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秦始皇焚书坑儒,烧了很多书,官面儿上除了卜筮,农医这些专业书和秦朝自己的史书,其他的书该烧的都得烧,但其实后来我们也知道,很多书还是传下来了,塞在墙壁旮旯里的,埋在古墓里的,藏在酉阳洞里的,也烧不尽哪。
(图片来自网络)
乾隆修四库全书,主要是清朝文字狱搞得名声太臭,保护珍贵古籍的同时,禁毁篡改的书也不少,可以说毁誉参半,不过伟人有句话说得好,一切文化或文学都是属于一定的阶级,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的,玄烨修书,当然得打上满清封建主的烙印,咱们搞历史的,有很多门类,校雠学,沿革学,甚至还有避讳学,干的活儿就是尽可能还原历史真相,再说了清朝那会儿,造纸印刷都普及了,想把一种书给毁干净恐怕难度比秦始皇那时候还高。
(图片来自网络)
总之,秦皇焚书也好,乾隆修书也罢,对古籍文献的损害当然都是有的,但是放到整个历史长河中来看,至少从行为的表面上来分析,修书肯定比焚书好,你篡改了,我还有可能还愿真相,你烧成灰了,那咋办,只能仰首叹青烟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四库全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决没有破坏那些有价值的书籍,而是咸阳城有些“术士”,这些人听说秦始皇在寻找关于延长寿命的方法,于是他们就写了一些讽刺秦始皇的书,这可是侮辱皇帝的标准死罪啊!秦始皇能不杀他们吗?能不把那些污蔑他的书籍烧掉吗?之后幸存的一些术士,自然就把秦始皇描写成了迫害文人的暴君。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