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秦始皇焚书坑儒与乾隆修四库全书,哪个对古籍文献的损害更大?
乾隆,四库全书,始皇秦始皇焚书坑儒与乾隆修四库全书,哪个对古籍文献的损害更大?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秦始皇焚书坑儒与乾隆修四库全书,哪个对古籍文献的损害更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结合当时历史现实以及对后世影响,个人认为是修四库全书对古籍文献损害最大。
战国时期虽然有战国七雄,但是仍然是存在很多小国的,最终39岁的秦始皇一统六国,这时候天下就统一了。此时战国的局面消失,进入了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作为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将三皇五帝的皇帝两字拿了出来,组成了后世熟悉的皇帝。从这时候开始,皇帝正是出现在了历史上的舞台上。对于后世的汉朝来说,对秦始皇的抹黑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这样才能让百姓相信汉朝才是正统。那么秦朝灭亡之后,汉朝的史官对秦始皇进行了模糊。焚书坑儒就是其中一个。现如今的人们对焚书坑儒肯定是不陌生的,在人们的眼中,焚书坑儒简直就是灾难。说到焚书坑儒,就会想到烧毁珍贵图书典籍,坑杀儒生。这应该是大部分人心中的焚书坑儒。可是在历史上,焚书坑儒是有很大区别的,与人们认为的有不同之处。这里说的坑儒,其实是因为术士的原因。秦朝曾经发生朝中术士胆大包天贪污朝廷下发的科研经费的事件。其次这些术士对秦始皇进行了蒙骗,当时的秦始皇想要寻找长生不老药,术士没有找到,反而是带着家眷选择了逃跑,这就让人难以接受了。秦始皇身为皇帝,肯定是接受不了自己被骗的。更为可恨的是,术士借着寻找长生不老药的机会,骗取了秦朝巨额的金钱,可是金钱到手之后,术士根本没有找到长生不老药,反而是大肆挥霍了起来。试想一下,秦始皇能让这样的事发生在自己身上?其实这时候秦始皇杀的全是术士,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江湖骗子。不过在被杀的术士中,肯定是存在儒生的,因此这样的情况才被汉朝的史官所痛骂。可是虽然有儒生,但是秦始皇也不可能赦免他们,毕竟他们骗取了秦朝的资金。不过到了明朝时期,明朝思想家李贽评价秦始皇为千古一帝,也正是有了李贽的评价,在历史上千古一帝这个词才开始出现。焚书坑儒其实只是坑儒是杀了人的,焚书根本不是将历史古籍烧毁,而是将民间的书籍焚烧了,但是在秦始皇的皇宫中,这些古籍都是有完整的保存。
乾隆编修《四库全书》的起因是什么呢?1772年,安徽学政朱筠提出《永乐大典》的辑佚问题,得到乾隆皇帝的认可。但是乾隆帝认为范围太小,应当把全国的藏书都搜集汇总起来,编制《四库全书》。这样,由《永乐大典》的辑佚便引出了编纂《四库全书》的浩大工程,成为编纂《四库全书》的直接原因。
《四库全书》从1773年开始编纂至1887年完成。全书四部共收书3460多种、79000多卷、36000多册。除经史子集之外,另有存目6766种,共缮写7部,分藏于文渊阁、文源阁、文溯阁、文津阁、文汇阁、文宗阁、文澜阁。此外还有一部副本存于北京翰林院。据《四库全书》卷首开列编纂的人,前后共有360多人。这些人都是当时有学问、有专长的文人担任。其中出力最多的是总纂官纪昀,他把《四库全书》中每一部书的渊源、版本、内容都作了详细的考证,编写了二百卷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事实上,编纂《四库全书》的过程也是大兴文字狱的过程。据记载,有个浙江举人徐述夔,被老鼠咬坏了衣服,气愤不过,写下了“毁我衣冠真恨事,捣除巢穴在明朝”的诗句。不巧的是他诗集中又有“明朝期振翮(he,翅膀),一举去(到)清都”的句子,乾隆帝就说“明朝”(明天)暗指明王朝,“大逆不道”,结果连徐述夔的孙子都被处死。乾隆帝修《四库全书》的目的,固然是为了夸耀大清文治盛世,用以巩固清王朝的历史正统地位。但出于政治目的考虑,乾隆是想借此机会对历代汉族作者写的书籍作一次全面审查,清除反抗清朝的民族思想,也就是采用编写的办法掩盖和达到他禁毁图书的目的。据统计,在乾隆编纂《四库全书》时销毁的书籍数量约为13600卷,焚书总数共计15万册,销毁版片总数170余种、8万余块。即便被收录到《四库全书》中的很多古籍也经过了篡改,连一些涉及契丹、女真、蒙古的文字也被修改得失去了原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秦皇之事本虚无,这个早有定论,四库全书肯定是文化史上最大的一次浩劫,一集成书,而天下无书,有几人能看到,无非是面子工程而已,后来还不是一把火烧了,后世能留几本?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秦始皇焚书坑儒与乾隆修四库全书,哪个对古籍文献的损害更大?
按照我们目前掌握的信息来讲,乾隆修四库全书的对古籍文献的损害要远远大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更何况秦始皇坑的儒实际上是术士,中间夹带了少量的儒士,他一开始要杀的目标也并不是儒士,坑儒这一词是西汉时期由那些腐儒写出来的。
在秦始皇焚书一事中,下令除《秦纪》、医药、卜筮、农家经典、馆藏的诸子百家和其他历史古籍以外,一律限期交官府销毁;谈论《诗》、《书》者处死,以古非今者灭族,官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有愿习法令者,以吏为师。
总体来说,秦始皇焚书是有选择性有目的性的焚,许多诸子百家的书籍实际上并未焚毁,而且始皇帝只是禁止民间阅读,却不禁止官员阅读。更何况当时的书籍主要以竹简为主,看起来烧得好像轰轰烈烈,实际上烧的书籍并不多。
历史古籍真正遭遇历史浩劫的,实际上是在秦始皇死后爆发的农民起义中,项羽攻入咸阳烧的数量远超秦始皇,而后世战乱中又有不少估计毁于战火。
而且秦始皇焚书的目的实际上是加强统治,统一民间百姓的思想,防止六国残余势力打着诸子百家的幌子祸乱天下,如果没有秦始皇的铁血手段,中国就是现在的欧洲。
而满清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借修书之名毁了大量宣扬反抗斗争、不利于满清统治的书籍,在修《四库全书》时,总共销毁了一万三千六百卷近15万册对大清不利的书籍,销毁版片总数170多种、8万多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