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有哪些前面很平淡,后面却一鸣惊人的诗句?
一句,两句,诗歌有哪些前面很平淡,后面却一鸣惊人的诗句?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第二句推波助澜,将俗推向大俗,让俗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在众人沉浸在大俗之中时,笔峰陡转,如同阳光冲破云层,迸射出万道金光,这两句诗荡开凡俗,光华耀眼。
谁是麻雀?谁是凤凰?不言而哈喻。一句反问,极具讽刺意味,让一心想看李调元笑话的一群人面有惭色。
这两首诗很有特色,符合你所问的特征:出句平淡,俗到极点,后句如奇峰突起,妙笔生花,有起死回生,化腐朽为神奇之妙,诗歌意境和内涵全出,都是不可多得的名作。
所以在这里举出来与你共享,希望能让您满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
早年读过这么两首诗,前面似大白话,平淡无奇,最后诗意新奇,出人所料。正好合乎提问者之问。
诗的作者,诗题都忘了,由于诗有趣就记住的了,抄录如下,与朋友们分享。
其一。
两诗友相聚甚欢,客诗友有事要走,主诗友执意挽留。但他去意难留,主诗友触景生情,写了一首趣诗相送。诗曰 ,
左边几棵杨柳树,
右边几棵杨柳树,
前边几棵杨柳树,
后边几棵杨柳树,
纵有柳丝千万条,
那里绾得行人住!
此诗既表达了主人留客之诚意,依依惜别之情,也反映了诗友要走的迫切心情,富有生活的情趣。
其二
有一人家,家主之母寿辰。宾朋满坐,也不乏文人墨客。家主人请一文友作诗以记祝寿之意。文人即席作诗一首。其诗曰,
八十老母不是人,
客人听后面面相视,主人也没好脸色,文友不管不顾,吟出第二句,
惹得仙女下凡尘。
主客松了一口气。文友吟出第三句,
养的儿子是强盗,
主客紧张不满的情绪提到了嗓子眼上。文人接着吟出了第四句,
偷来蟠桃献母亲。
这时主客回过神来,哈哈大笑,祝寿的喜庆气氛上来了,大家高兴入席,那个热闹劲就别提了。
诗的一抑一扬,平中出奇,妙趣横生。这也说明了文似看山不喜平的道理。
说明,前诗不知是六句或还有诗句,实在记不清了。有知道的朋友,请赐教。谢谢读者朋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读过几首打油诗,感觉符合你的要求:都是前几句平淡无奇,结尾时奇峰突起。
其一:一窝二窝三四窝,
五窝六窝七八窝,
食尽皇家千钟粟,
凤凰何少尔何多.
——《咏麻雀》
其二:
百炼千锤一根针,
一颠一倒布上行。
眼晴长在屁股上,
只认衣冠不认人。
——《咏针》
在浩渺的诗词宝库中,这样的诗还有很多。高明的诗人往往能平中见奇、淡中有味,让读者在释卷之余,回味不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中国古诗词发展史上,应该只有两首词有类似现象。就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_黄巢的《不第后咏菊》,和明太祖朱元璋的《咏竹》。
《不第后咏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咏竹》朱元璋
雪压枝头低,
虽低不着泥;
一朝红日出,
依旧与天齐。
在这两首词当中,前面开端都比较平缓 ,直至第三句应该是承接高潮的过渡,到了最后,无疑霸气外露。看看 这是什么气概_满城尽带黄金甲,描述了黄巢率领的农民起义军,贡献了长安时的情景,当时的长安城中,铁甲寒寒,戟剑林立。反映出黄巢从一个贩盐的小商人,成为统领千军万马的领袖时的成就感。
还有就是朱元璋的《咏竹》当中最后一句_依旧与天齐,什么意思?天在古代封建社会当中,是不可能随便使用的,它和黄色都是有禁戒的,因为那代表了至高无上的皇权。在古代皇帝被成为_天子,他是代表上天来统治万民的。
所以,与天齐这三个字已经体现出朱元璋要建立属于自己的王霸事业,而不是随便说说而已。这与《水浒传》当中的宋江在醉酒状态下,所提的“反诗”_血染浔阳江口,根本不一样,宋江也就是借此发发牢骚而已。而朱元璋已经保定推翻北元的统治,否则也不会发出“驱逐胡掳,恢复中华”的豪情壮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要说一鸣惊人的是当属唐代“诗鬼”李贺莫属!其作《金铜仙人辞汉歌》中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被后世无数诗仙才俊对句,均无法达到该句的苍茫洒脱之气。不信请君往下看:
金铜仙人辞汉歌
【唐】李贺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宋·欧阳修《减字木兰花》:“伤怀离抱,天若有情天亦老。”
万俟咏《忆秦娥》:“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情说便说不了。说不了,一声唤起,又惊春晓。”
宋初石延年(曼卿)赠友联:天若有情天亦老, 月如无恨月常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