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国内教育和国外教育相比,谁更强?
国外,中国,国内国内教育和国外教育相比,谁更强?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这从东西方学生上大学的选拔程序就可以看出来,欧美没有我们那样全国统一的标准化考试来录取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准备申请材料,除成绩单外还要提供课外活动成就(不限于体育、艺术,也包括社区服务、志愿者、企业实习等),推荐信,论文等。
东西方教育各有利弊,没有哪个更好哪个更坏,只有哪个更适合国情,更适合哪类学生,但能扬长避短是最理想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国外工作过几年,就在学校里当老师,女儿也体验了中外两种教育,作为第一手的经历加经验,我还是有些发言权的。以下都是以我自身背景下的体验和认识。
第一,基础知识方面,还是中国扎实,特指中小学。虽然大家吐槽——学生被剥夺了童年,被各种知识填鸭,提前教育,拔苗助长,应试刷题,培养了死读书的书呆子,但是客观上中国的孩子就是比西方自由主义的教育基础知识扎实,具体付出的代价,到底值不值,好不好,咱先不论,西方崇尚个性的散养的孩子们整体来说都是不要注重知识的储备当然水平也平平。
有特殊吗?当然有!中国也不乏没有被环境磨去个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的动力得到很好的保护,学会利用自己扎实的知识来做进一步的发展,这样的学霸不得不承认现在也越来越多!这得益于孩子家庭的格局,周围老师学校的保护和支持,当然也有自己的努力。西方也有极其自律,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的孩子,学完了学校的,又自学或者在老师家长以及图书馆等工具的帮助下完成了扎实的知识储备,并具有研究精神和创新能力,后劲十足!这些我都亲眼见过,不是杜撰,当然这些学生在哪个国家都是少数,不管哪种教育!
第二,高等教育还是国外更严谨更名符其实一些。由于国内各种扩招和经济利益的推动,本科、研究生、甚至博士,很多都放低了标准和要求,甚至不够设置某些专业水准的学科都雨后春笋般涌现了。于是导致“学历通货膨胀”,就是原本的学历不值钱了。而国外就没有这种现象吗?也有!也有很多教育专家痛批经济利益背后的推动导致了现在的高等教育水份加大,但是整体的水份含量要比国内小很多。所以很多想做研究的,甚至一些高精尖的人才天才纷纷出国留学出国研究,不回国,大家有的还眼红说他们不爱国,不回国报效祖国,其实作为个人,选择了更利于自己发展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对呢?面对这样的情况,谁又不是呢?
第三,没有哪国教育是完美的,只有适合的。大家讨论来讨论去,哪种教育好不好,哪国什么方面做的好,最终其实就是想知道自己该如何选择。国家的大局面我们左右不了,社会的环境我们也改变不了,但是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想要什么样的教育结果。我就是一句话,“适合的就是好的,缺什么补什么!”什么意思呢?就是要根据你自己、你孩子或者你想给建议的人,他们是什么样的背景,什么样的教育情况,家里、学校里学习的表现,个人爱好特长等,只要用心都可以做出大概的判断,他们需要什么的教育。
举例说更明白,比如我女儿,国外回来国内该上三年级,她当然英语好,接受了国外散养教育,她对自己的爱好和追求的方向很清晰,也很有动力。她所欠缺的就是基础知识的积累,那么我肯定pass掉了国际学校,因为对她来说性价比不高不说,国际学校所擅长的她已经具备,那么肯定是一所公立学校更符合她,因为我们都希望她把落下的补回来,基础知识还是很重要!但是我会很小心保护她学习自己喜欢的自然科学领域的热情,尽量不让她的兴趣被学校大量的作业和考试以及枯燥的课程所磨灭,所以完全不报课外辅导班,给她时间慢慢来。同时又会在家买各种英文版的百科全书,利用网上的资源,让她保持自己的热情。虽然现在小学还没毕业,但她基本上算是两种教育的受益者。
那不是人人都有带孩子出国的机会啊,我们不可能国内国外结合上学怎么办?不是有国际学校吗?当然土豪就不会有这个问题了,直接绿卡出国的多了去了,我给的这点经验也就够国内折腾的小康中产家庭吧。大体来说,孩子如果活泼好动,自律很强,自己也很有主意的,特别是在枯燥的课堂上坐不住的,国际学校肯定更有发挥的天空;如果没有什么自我的主张,还比较听话能坐下来学习,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业余爱好想要长期发展的,国内的公立就很好的,至少待完小学,如果后来发现孩子还考得挺好,能在高考中得力,那就一往无前的走吧,不要管别人。如果非要愿意出国留学,非要国际学校,那些没有自律能力的孩子,家长可就不能大撒把了,他们很可能一发就收不回来了,适得其反,如果管不住还不如公立待着,等到成绩提高也很难,最后两年再换国际高中,这样至少底子好一点能留个好点儿的学。
唠唠叨叨一大篇,也没有太多的逻辑,总之精英教育永远都是少数人的教育,也是很多人会认为相对完美的教育,但是要看看你钱包鼓不鼓,拼爹的基础上还要拼一下教育格局,一手好牌打烂的比较少,一手烂牌选择范围也很窄,困惑犹豫的大部分是有几张不错的牌但又不能任性的人们,我们需要像田忌赛马一样去计划安排才会有更好的效果!而我正是希望给这类同胞们提供一点经验分享。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可以从几个方面看这个问题。
1.从教育流程上去看
国内教育:先打基础,所有基础都要扎实,高中粗分文理科-----进入大学,细分专业,分兴趣-----考研进修,专业领域------进入工作,适应社会,兴趣调整。
国外教育:快乐教育,从小培养兴趣,强化认知------中学,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进入大学,学习专业知识------进入工作,专业领域。
毕竟国内人口基数很大,中国也是出于发展中国家,怎么提高国民基础素质是首要问题,所以教育方针也不一样。
国外的国情就是自由开放一点,说不上好坏,但是一切都是靠你自己,从小的教育,认知就是这样,所以通俗点讲就是孩子比较早熟,知道自己要什么,早早的就会自己规划自己的行进路线,也因此进入工作后,家长就会脱手不管。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