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西游记》中最后陪唐僧去取经的真是孙悟空吗?
悟空,唐僧,如来《西游记》中最后陪唐僧去取经的真是孙悟空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陪唐僧去西天取经的当然是真的孙悟空,这点是毋庸置疑的,可是很多人还要争论说是假悟空打死了真行者,然后取经的是假孙悟空,真是贻笑大方。
其实关于真假悟空之争,对此作者吴承恩在书中第五十八回就有交代:
一、回目标题直接点明“二心搅乱大乾坤 一体难修真寂灭”;
“二心搅乱大乾坤”二心就是说孙悟空心猿意马做事不专心,也可以说对整个取经团队的既定目标意志不坚定的暗示,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都是可以腾云驾雾有神通的仙体,只想一步登天快点交差,好再过逍遥自在的神仙日子。只有唐僧虽然前世是金蝉子,但今世是浊骨凡胎只能脚踏实地地修行,方能重登极乐仙境,所以一路上大家都有点情绪,最后爆发。
“一体难修真寂灭”就是要取经团队明白,独木难成林,只要团结起来才能取得真经。事实上,通过真假孙悟空事件后,大家才感觉到了团队协作在取经路上的重要性,
二、玉帝用照妖镜识别:金箍衣服,毫发不差
两个真假猴头先打斗到南海落伽山观音菩萨处,菩萨念紧箍咒也难以辨别,没办法让他们去灵霄宝殿找玉帝老儿。
玉帝即传旨宣托塔李天王就手下教:“把照妖镜来照这厮谁真谁假,教他假灭真存。”天王即取镜照住,请玉帝同众神观看。镜中乃是两个孙悟空的影子,金箍衣服,毫发不差。玉帝亦辨不出,赶出殿外。
那照妖镜是专门针对妖族的灵宝,妖怪只要被照妖镜罩住,除了会定身、显形之外,还能直接将照妖镜照射的妖怪直接进行“摄魂”,让妖怪的魂魄与肉体相离,还可以毁对方妖身的目的。但是为什么照六耳猕猴时,照妖镜失灵了。其实不是照妖镜失灵,而是六耳猕猴本来就是孙悟空的二心所化,你看镜子里照出的金箍棒还有衣服都毫发不差。其实玉皇大帝心里明镜似的,可也无可奈何,也有点很生气,简直是胡闹,只有把他俩赶出去,爱去哪就去哪。
三、地府谛听:形容如一,神通无二
“大王,背陰山上,有两个齐天大圣打得来也!这是满山鬼报给森罗宝殿中十殿阎罗王和地府老大地藏菩萨的话,当时整个阴府吓得不轻,想500年前一个齐天大圣就让地府地动山摇,至今心有余悸,如今来了一双,这地府上下如何不心惊胆战。不料真假孙悟空只是来阴司查生死簿查出身,可是查遍毛虫文簿也没有假行者的名号,只好放大招,让地藏菩萨经案下伏着的表忠诚不二之心的通灵神兽谛听出马。
谛听道:“当面说出,恐妖精恶发,搔扰宝殿,致令陰府不安。”又问:“何为不能助力擒拿?”谛听道:“妖精神通,与孙大圣无二。幽冥之神,能有多少法力?故此不能擒拿。”地藏道:“似这般怎生祛除?”谛听言:“佛法无边。”地藏早已省悟,即对行者道:“你两个形容如一,神通无二,若要辨明,须到雷音寺释迦如来那里,方得明白。
结果这谛听看破不说破,只是告诉真假孙悟空:形容如一,神通无二,然后把球踢给了雷音寺如来,告诉大家解铃还须系铃人。
四、如来定调,了然于胸:二心竟斗
两个真假行者飞云奔雾打上西天,这时雷音寺老大如来佛祖正在和四大菩萨、八大金刚、五百阿罗、三千揭谛、比丘尼、比丘僧、优婆塞、优婆夷诸大圣众闲聊: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流通诵读之际,如来降天花普散缤纷,即离宝座,对大众道:“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竞斗而来也。”
其实本回的“二心”有两种解释:第一种(过去心和现在心),第二种(意志坚定心和投机取巧心)。
其实这里的六耳猕猴代表被压在五行山之前,那个自由自在、随心所欲、心比天高的齐天大圣孙悟空。所以,真正被打死的是孙悟空的过去心,而留下的是世事洞明一心求佛的斗战胜佛孙悟空。
其实个人觉得作者吴承恩写这回寓意深刻,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做任何事要有目标有计划,有了目标就要意志坚定去努力奋斗,不要三心二意,只想一步登天,世上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西游记》中,最后陪唐僧取经的肯定是真孙悟空。
一,《西游记》中,孙悟空这一角色,是作者特意塑造的核心人物,所有的故事情节都是围绕着孙悟空这一角色而展开的。如果主角被打死了,这就不符合作者一开始的写作目的。所以最后取经的是真孙悟空。
二,真假美猴王中,六耳猕猴化作孙悟空的模样,想要代替孙悟空去西天取经,满天神佛竟没有人能识别出谁真谁假,最后打上西天雷音寺,如来佛祖一直在说“二心”,而孙悟空也说请如来佛祖“辨明正邪”,并非“分出真假”。所以由此可以推断出六耳猕猴就是孙悟空的心魔,或者说是分身。孙悟空与他的二心相斗,最终胜利,也意味着他战胜了藏在自己心底邪恶的一面,心已成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如来妙计瞒天下,真假猴王巧换身
话说这盘古开辟天地,三皇治世,五帝定伦,世界之间,遂分为四大部洲:曰东胜神洲,曰西牛贺洲,曰南赡部洲,曰北俱芦洲,这四州之地有佛道两教,在民间传播,教化人民,受人香火,两教的神仙教主,靠人间的人民信仰,香火供奉,千秋万载永世长存。
虽说是两教共存,但这势力分布却不平衡,像这样南赡部州,一直被道教把持,佛教势力难以进入。如来佛主为此可以说是殚精竭虑,时时想把佛教传入中土,一日佛主座下二弟子金蝉子,进见佛主曰:“弟子愿入世轮回,转生东土,宣扬我佛慈悲”佛曰:“如此甚好,只恐道教众神阻挡”。金蝉子:“无防我们可与道教约定只传十世,若十世无果,我们便不在染指南膽部州,尽归他道教所有”佛主:“如此也是一可行之法,我这就去与玉帝约定”
话说如来离开灵山,前往天庭拜见玉帝诉协商传法之事,玉帝虽说是天庭之主但毕竟是道教出身,心想莫说传法十世,仅一世这南膽部州就归你们佛教了,但直接拒绝,又恐伤了两教和气,突然福至心灵计上心来对如来说到“法怎可轻传,凡人轻易得到必不珍惜,需得让他们经历磨难,亲自去西天求取才行,以此张显佛点高贵”佛主无奈,只得答应,而后回灵山按排。
上一篇:龙虾小的太多,进地龙太多了,天气闷热总是死掉很多,有什么好?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