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西游记》中最后陪唐僧去取经的真是孙悟空吗?
悟空,唐僧,如来《西游记》中最后陪唐僧去取经的真是孙悟空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六、大家会以为,孙悟空不是已经被生死薄删除了名字,又吃了那么多蟠桃和仙丹,早都可以长生不老,也有了金刚不坏之躯,怎么能这么容易就给打死了呢。这个也许就只有如来自己知道了, 大家可以想象,如来既然当年有能力把孙悟空压打五行山,现在虽然杀不了孙悟空,当然也肯定有办法让孙悟空永远消失的活着。
七、又回到孙悟空的师傅“菩提祖师”这。西游记里曾经记载,孙悟空在大闹天宫之后,惹了一大堆麻烦只好跟着唐僧西天取经,遇到困难又回去找他师傅“菩提祖师”的时候,“菩提祖师”早已不见踪影,只是和孙悟空隔空说话,并不见面。这是为什么呢?想必孙悟空用“菩提祖师”所教的本领大脑天宫之后,如来必有察觉,肯定会发现此七十二变和筋斗云正是同门法术。刚才我也说过了,菩提祖师和如来曾经因为一些矛盾,后来菩提祖师隐居了。如果如来看到孙悟空的本领后,肯定便知此本领肯定是菩提祖师所受,自然要追寻这个消失已久的仇人。所以,菩提祖师得知孙悟空大闹天宫之后,为防止不必要的麻烦,也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 而话又说回来了,菩提祖师本领并不亚于如来,这个可以从《西游记》第八回看出,其中有一段,如来说:“我西牛贺洲者,不贪不杀,养气潜灵,虽无上真,人人固寿”。大家注意了,如来说,“西牛贺州,虽无上真”,这恰恰说明,菩提在西牛贺洲传道能逃过如来法眼,说明菩提不比如来差。
八、大家发现没,在真假美猴王事出之前,孙悟空并不完全都听唐僧的话,甚至有时候,还闹个小矛盾,导致唐僧只好念紧箍咒,典型的一个叛逆者形象。可自从真假美猴王事出之后,孙悟空从此保护唐僧安安分分。而以此事可以看出,孙悟空前后可判若两人。不排除,孙悟空已被如来利用六耳猕猴一战中,安安静静、无人知晓的收服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们可以承认是另一个悟空。
之前因为真假美猴王可能说大家会有混淆,但是我始终相信人性本善,之前的坏的恶的悟空在唐僧的感化下慢慢的消失了,陪他去的是一个怀有慈悲心,胸怀天下的悟空。不管是好的坏的我们无法否决,因为他都是悟空,只不过他以一个更好的面貌存在在这个世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其实没有真假之说,让我来告诉你关于真假美猴王,之前看过一些文章,大意是说被打死的是真的孙悟空,后面取经的是六耳猕猴,看起来讲的很有道理,但是从原著中看来,这真的只是一无端的阴谋论。
首先佛祖能成佛,能够感化、教导众生,那是有大慈大悲之心,比唐僧慈悲的多,想想唐僧会不会干这种事,就知道佛祖更不可能会“以假换真”。其次,取经的目的是为了弘善遏恶,解百冤之结,消无妄之灾,不可能为了以后的管理方便,突破底线。最后,佛祖要灭孙悟空,早在五百年前就可以灭掉,何必等到此时,若能用六耳猕猴代替,当时安排好就行了,不用这么麻烦。
那假悟空究竟是谁?
有很多对这一问题的讨论,但现在来看,最靠谱的解释就是,假悟空即真悟空,真悟空即假悟空,真真假假,只是孙悟空这个个体的两种意识——善与恶,真假相斗,亦是善恶之争。
这一故事的起因是第五十六回,取经一行人刚灭完蝎子精,旅途劳顿,遇一伙强盗,孙悟空先是收拾杀了几个,惹得唐僧很是恼怒,狠狠教育其一番。这里孙悟空所为已经快突破唐僧的底线了,因为这次杀的是真实的人,但是唐僧并没有赶孙悟空走,还是以教育为主,另有师徒之情在。后面猪八戒煽风点火,孙悟空也很是恼怒,感觉自己很委屈。一行人在深山老林里,好不容易遇到一个好老汉收留,得知老汉的儿子就是强盗头子,老汉害怕儿子会加害取经人,半夜让取经人离开。结果最后孙悟空还是把这一伙强盗全部杀了,而且还把老汉儿子的脑袋取下来给唐僧看。唐僧哪里见过这种血腥的场面,心理和生理上都受不了,这里孙悟空的所做已经完全突破唐僧的底线了,被逐出师门。
孙悟空一肚子委屈,觉得自己做的没错。这里其实就是善恶理念之分。真实世界的法则很多是“以暴制暴”,作恶多端之人就要被杀掉。但是佛家的理念是普渡众生,只要放下屠刀就能立地成佛。前面的回合中,这一理念之差矛盾已经有,但是还不是这么尖锐,到这一章达到顶峰。孙悟空有佛性,也有善心,但这种善心还是普通大众的“善”并没有达到成佛的标准,内心中还是有很多的“恶”,要想最终成佛,就要彻底消除心中的恶。
假的美猴王是很恶毒的,先是打了唐僧抢了行李,差点把唐僧打死,又到花果山用其它的猴子,组建了个假的取经团队。当沙悟净杀了其中一员时,假悟空把被打死的猴子剥皮烤着吃了(太血腥了)。从一开始孙悟空对他的徒子徒孙都是很照顾很有爱的,这一行为是善恶均存的孙悟空绝对干不出来的。假悟空的恶是实实在在的,毫无一丝善念。
真假之争的高潮在第五十八回“二心搅乱大乾坤 一体难修真寂灭”,作者用的是“二心”、“一体”而不是“二圣”等词,“一体”说明还是一个生物,“二心”说明是两个不同的人格。在唐僧解救孙悟空那一章,题目是“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这一章的开篇语“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从来皆要物。。。无体之体即真体,无相之相即实相。非色非空非不空,不来不向不回向。。。”修佛其实就是修心,九九八一难,与其说是取经之险,不如说是对取经人心性的磨练,以达佛之境界。
在真假孙悟空去如来处这一段,作者写了一首诗:“人有二心生祸灾,天涯海角致疑猜。又思宝马三公位,又忆金銮一品台。南征北讨无休歇,东挡西除未定哉。禅门须学无心决,静养婴儿结圣胎。”恶念因欲望而生,假悟空承载着悟空体内各种真真实实的欲望。人的欲望总是无穷的,得到了又想新的,永远没有停歇。
真假悟空前去如来处时,如来正在讲法:“不有中有,不无中无。不色中色,不空中空。非有为有,非无为无。非色为色,非空为空。空即是空,色即是色。色无定色,色即是空。空无定空,空即是色。只空不空,知色不色。名为照了,始达妙音。”全书中,只这一处,如来在很正式的场合讲了法,此法还是道教的法。道佛两家,虽为不同,但是思想上还是有很多相同之处。就如此处,虽然读完之后亦不能甚达其意,还是能体会到其中戒灭欲望之意。
上一篇:龙虾小的太多,进地龙太多了,天气闷热总是死掉很多,有什么好?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